正文 第106章 家庭急救要掌握(1 / 3)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統計資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創傷病人,20%因創傷後沒有得到及時的現場救治而死亡。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發病最初幾小時內死亡,而其中的70%是因來不及到醫院就診而死於家中或現場。這些病人如果得到有效的急救就不會死亡,所以應該普及家庭急救知識以便挽回病人的生命。

據目前的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冠心病病人死於發病後15分鍾內,其死因大多是由於不能得到迅速及時的搶救,而並非是病情已發展到不可挽回的致命程度。如此看來,掌握一些家庭急救護理常識,對自己、對家人、對他人、對社會都是非常有益的。

家庭是一個溫暖的港灣,可隨時也會有各種小的意外情況發生,如何準確判斷並在第一時間內實施急救,成為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

家庭急救需注意以下八項:

1救護人員自身要鎮靜。切忌慌張,慌張易出差錯。如遇人觸電,首先應切斷電源,用木棍等絕緣物撥開電線,再行搶救。

2首先觀察病人的生命活動體征。如心跳、呼吸、血壓以及瞳孔反應。一旦心跳呼吸停止,則應立刻做人工呼吸(如口對口)和胸外心髒按壓,不要忙於包紮傷口和止血,否則連病人死了也不知道。

3不要隨意推搖病人。如有在活動中突然跌倒、昏迷或患過腦出血的癱瘓者,很可能有腦出血,隨意搬動會使出血更加嚴重,應平臥,抬高頭部,即刻送醫院。

4不要舍近求遠。傷病員呼吸心跳停止時,應在就近醫療單位進行初級急救,之後再送大醫院,避免病人在途中死亡。

5切忌亂用止痛藥。有些家庭備有藥箱,若急性腹痛服用過量,止痛藥會掩蓋病情,妨礙診斷。

6嚴禁濫進飲料。胃腸外傷病人不可以喝水進食,燒傷病人不宜喝白開水,急性胰腺炎病人應禁食,昏迷病人強灌飲料會誤進氣道引起窒息。

7戒一律平臥、仰臥。如是心髒病患者,應取坐位或俯伏在桌案上。若讓其平臥,反會使他憋得難受,透不過氣來。昏迷病人也忌仰臥,應使其側臥,防止口腔分泌物、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更不能給昏迷病人進食、進水。

8戒動作緩慢。如遇從火災現場被搶救出來的人已昏迷不醒,應爭分奪秒,馬上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積極搶救,切忌拖延。

家庭急救除了注意以上幾項外,還要注意遇到不同的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1外傷急救措施

扭傷後無論輕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亂按摩,需送醫院治療。外傷總的處理原則:

(1)對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

(2)小而深的傷口忌馬虎包紮:若被銳器刺傷後馬虎包紮,會使傷口缺氧,導致破傷風杆菌等厭氧菌生長,應清創消毒後再包紮,並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3)對傷口宜用清潔的水洗淨,對無法徹底清潔的傷口,需用清潔的布覆蓋其表麵,不可直接用棉花、衛生紙覆蓋。

2觸電急救措施

(1)先將電流切斷,才可以接觸傷者。

(2)如不能將電流切斷,請穿上膠鞋用幹竹或木等絕緣物件將傷者從電源分開,不能徒手去拉他。

(3)將傷者和電源分開後,如果傷者停止呼吸,應立刻通知救護車,並立刻施行人工呼吸,如遇心跳停止,必須立刻施行心肺複蘇法,直至醫護人員到場。

3下巴脫位急救措施

(1)當下巴脫位後,不要著急。複位人可將家庭中常用的方凳放倒,請掉下巴者靠牆而坐,頭貼著牆,這樣下巴就能低於複位人的肘關節,複位時好使勁。

(2)複位人的雙手拇指用手絹裹上,伸進脫位者的嘴裏,放在兩邊後牙的咬合麵上,其餘的四個手指放在嘴外邊的下頜骨的下緣。

(3)複位之前,先轉移掉下巴者的注意力,然後用力壓下頜向下,同時將頦部向上端,這樣使下頜骨的髁狀突呈弧狀轉動到結節的下麵,隻要再輕輕向後推動一下,就能使髁狀突滑到原來的關節腔裏麵。這時,複位人的雙手拇指迅速滑到後牙的外邊,避免咬傷。

複位後,最好使用繃帶將下巴托住,幾天內不要張大嘴,防止形成習慣性脫位。

4日射病的急救措施

(1)輕者要迅速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解開衣扣、腰帶,敞開上衣。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藥品。

(2)如果患者的體溫持續上升時,有條件的可以澡盆中用溫水浸泡下半身,並用濕毛巾擦浴上半身。

(3)如果患者出現意識不清或痙攣,這時應取昏迷體位。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時,注意保證呼吸道暢通。

注意事項:

(1)作為降溫手段,也可用酒精擦身體並吹電扇,可以達到降溫的目的。但是,采取這種方法降溫較快,醫生不在現場時,最好不要使用。

(2)有人症狀稍有好轉又參加運動,應多加注意,防止再一次得日射病。

(3)與日射病相近似的還有一種熱射病。這是由在炎熱的天氣作業或旅遊,由於過量的熱積聚所致。其症狀是皮膚幹熱無汗,體溫高達42℃,疲乏、頭痛、頭暈、尿頻、顏色發紅、步態不穩、瞌睡或昏睡。二者的原因有些差別,但急救措施完全相同。

5噎食的急救措施

發生噎食時,應該爭分奪秒的進行現場急救,同時呼叫急救中心。

如老人在坐位或站立時,急救者站在其身後,雙臂抱其腰,用雙手重疊放在病人上腹部劍突下的位置,向上向後快速加壓,利用衝壓胸部時肺內的氣流將食物驅出。

若老人不能站立,應立即將老人仰臥,頭後仰,急救者迅速用雙手置於患者劍突下的位置,從下向上並稍向後加壓衝擊,促使肺內氣體衝至氣管,致使堵塞的食物被衝出。

6燙傷的急救措施

(1)用冷水局部降溫10分鍾。

(2)用一塊幹淨、潮濕的敷料覆蓋。

(3)傷處腫脹時,去掉手表、手鐲、戒指等,將敷料輕輕固定包紮,注意不要太緊。

(4)於傷處對側係住繃帶。 (1)

7誤飲洗滌劑的急救措施

(1)誤飲洗衣粉後應盡快予以催吐,在催吐後可內服牛奶、雞蛋清、豆漿、稠米湯,然後立即送醫院救治。

(2)誤飲洗滌餐具、蔬菜和水果的洗滌劑後應立即內服約200毫升牛奶或酸奶、水果汁等,同時可給予少量的食油,緩解對粘膜的刺激,並送醫院急救。一般說來,嚴禁催吐和洗胃。

(3)誤飲供洗滌衛生間用的洗廁劑後應馬上口服牛奶、豆漿、蛋清和花生油等,並盡快送醫院急救處理,切忌催吐、洗胃及灌腸。

8誤服燒堿的急救措施

一旦誤服燒堿,應馬上喝適量的食醋,然後再喝點蛋清或動物油,這是相對安全的解毒方法。

9煤氣中毒急救措施

在有煤爐、煤氣和室內如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心悸等,或同室內人均此種輕量不同症狀,就可以肯定是輕度煤氣中毒,這時應立即打開門窗通風,或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數小時後即可緩解。

如果發現人在睡眠中有呻吟、掙紮、麵色潮紅、口唇櫻桃紅色等症狀,可判定是中度煤氣中毒,同上述說的一樣打開門窗,迅速把病人移到空氣新鮮處,解開領扣,褲帶,針刺或以拇指掐人中,刺激其呼吸並做好送入醫院的準備。

倘若患者已進入重度中毒時,如昏迷、麵色蒼白、四肢冷、大汗、體溫升高等,遇到這種情況時,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立即打電話,叫別人叫救護車,同時趕快堅持做人工呼吸。並迅速將病人搬到空氣流通的地方,先清除口腔、鼻腔的堵塞物和嘔吐物,有假牙者應將假牙摘下。解開領扣,放鬆腰帶,去掉枕頭,讓病人仰臥。一手托起下頜,讓患者頭盡量後仰,以防舌根下墜堵住咽喉。救護者深吸一口氣後,緊貼病人嘴對嘴吹氣。吹氣同時應捏住患者鼻孔,這時可見患者胸廓抬起。如此,每分鍾吹氣16~20次,在救護的同時應給病人保暖,防止頻發症發生。

10骨折急救措施

首要的是搶救患者的生命,比如抗休克。其次是處理骨折,動作要輕柔、仔細,如有傷口出血,可用繃帶或止血帶包紮創口止血;對骨折的肢體,要用穩妥的方法來固定好,盡快送往醫院治療。

11溺水解救措施

將溺水者救出水後,如果發現神誌喪失、頸動脈搏動消失,就要立即進行心肺複蘇,即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專業人員應給予電除顫。正確的做法是:將患者仰臥於堅實地麵或木板上,施救者用一手掌根部按住傷員胸骨下1/3處,另一手置於前一手背上,兩臂伸直用力向下壓迫胸骨(成人下陷4~5厘米、兒童下陷2~3厘米),每分鍾按壓100次。口對口人工呼吸,吹氣頻率成人8~10次/分,兒童18~20次/分。吹氣與按壓的比率為30∶2,即30次按壓後給予2次人工呼吸。有時患者雖然已瞳孔散大,堅持有效的複蘇後,再轉醫院進一步治療仍有可能康複。

12突發哮喘急救措施

協助病人坐在床或椅子上,還可半臥位休息,這樣有利於病人呼吸;向病人口中噴舒喘靈、沙丁胺醇(喘樂寧)等氣霧藥,按壓2~3噴;病人如神誌不清時可讓其平躺在平板上,快速送往醫院;家屬不要把病人圍起來,要保持病人周圍空氣新鮮;保持室內通風,避免室內有煤油、煙霧、油漆等刺激性氣體;立即向急救中心呼救。

專家愛心提示:

腹瀉病人忌亂服止瀉藥。

急性腹痛忌服用止痛藥。

昏迷病人忌進食、飲水等,以免誤入氣管,引起窒息或肺炎。

健康小貼士:

搶救病人按心髒最重要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危及生命的突發事件,如車禍、溺水、燒傷、電擊、雷擊等,以及突發疾病,如急性心梗、腦中風、急性中毒、窒息等,搶救生命在於分秒必爭,給予基礎的生命複蘇。

判斷病人呼吸心跳已經停止後,根據國際最新的心肺複蘇指南,首先要盡快實施有效的胸外心髒按壓,頻率是100次/分。與舊指南不同的是,單人救助實施人工呼吸的比例是按壓/通氣為30∶2,即每按壓30次時給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時間為1秒鍾。而舊指南的按壓/通氣比例為15∶2。也就是說,心髒按壓目前更受重視。除此以外,新指南要求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應在第一時間進行雙相波單次電擊除顫。美國每年有35萬人發生心搏驟停,90%為室顫,研究表明,每延遲1分鍾除顫,搶救成功率就會下降10%。

為什麼心髒按壓、心髒除顫如此重要呢?這是因為,心髒停搏後人體尚有1―2次自發性氣喘來維持呼吸,而肺內和心血管內還有一些含氧氣的血液,能維持一定時間的器官供氧。如果人工呼吸不熟練,反而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另外,按壓胸廓本身有助於通氣。再次,按壓能重建血液循環,可推動血液將氧氣攜帶到心、腦等重要器官。

胸外心髒按壓的正確位置在胸骨中下1/3處,男性可以兩乳頭橫向連線中點選擇,手掌觸及按壓部位,按壓力量以胸廓下陷4~6厘米為準。  



小心病從手入

生活中,手的接觸範圍極其廣泛,使用手的頻率極高。所以手也極容易受到汙染,成為藏汙納垢的地方。根據衛生部門調查結果表明,糞便中的細菌可通過衛生紙汙染人手,即使排便後使用5至8層衛生紙,細菌仍能透過紙層汙染手指。外觀上較“幹淨”的手,50%的手掌上含有細菌10萬個左右。90%的營業員手上細菌超過1千萬個。一張紙幣上可有3700萬個大腸杆菌,細菌總數多得無法計算。人手上不僅含有大量的細菌,還有數量不少的各種病毒。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發現,人手攜帶的病毒多達200餘種。

手是一個人每天接觸各類物品最多的部位,接觸的汙垢最多,沾染的病菌也最多,醫生證明80%的各種疾病都是由手的接觸傳染的,因此應當防止病從手入。而保持手部幹淨才是唯一而可靠的病毒感染預防手段。

細菌是無處不在,那麼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被忽略的細菌集中地呢?

一、乘車須防病從手入

現代交通四通八達,出門旅遊觀光、經商、訪友、探親,辦事者增多,常乘坐公共汽車、麵包車、出租車等南來北往。眾多的乘客中不乏有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若不注意預防,很可能受到傳染病的侵害。

公共汽車上的扶手、座椅是人們乘車必然會觸摸的,可謂“眾人扶,萬人坐”。有病乘客身上的病菌、病毒、寄生蟲等,也“乘坐”車輛“走南闖北”。而各種傳染病病源體留在車上扶杆、座椅上,一般不輕易“下車”,很可能把病“留”給後來的乘客。有資料表明:上海甲肝流行期間,80%的公共汽車扶杆上檢測出甲肝病毒。某沿海開放城市的公共汽車座墊上,有20%左右檢測出各種致病性病毒、病菌,其中有皰疹病毒、乳頭瘤狀病毒、陰虱、滴蟲和疥瘡等。這些傳染性疾病都可以通過觸摸而感染。

因此,乘車時不僅要注意“病從口入”的呼吸道傳染病,而且還要注意預防“病從手入”。坐車時手若抓著扶杆,下車後應及時用肥皂洗兩遍手。二、公共衛生間裏,有可能會染上皮膚病

解放軍302醫院門診部皮膚科主任李安信說,公共衛生間是很多細菌寄生的地方,門把手上往往會沾有大腸杆菌和梨形蟲,而洗臉盆、水龍頭等處隨時都會有腸道或呼吸器官細菌。衛生間的衝水按鈕、門把手等處還經常會沾有皮膚乳頭瘤病毒、疣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果皮膚上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破損,容易引起皮炎、濕疹等皮膚病。

公交車上,有無數病菌在活動

李主任提醒大家,在公共衛生間裏應使用合格的洗手液將手清潔幹淨,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把手、按鈕等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三、網吧電腦的鼠標和鍵盤會傳染紅眼病

網吧裏的電腦鼠標和鍵盤上麵往往會滋生出許多細菌,搞得不好會引起交叉感染。一項調查顯示,鍵盤是傳播眼部疾病細菌的重要途徑之一。人們在電腦前呆得太久後,眼睛會感到酸澀,這個時候,有的人會忍不住用手揉眼睛。而摸過鼠標和鍵盤的手指,就會將鍵盤上的病菌帶入眼睛,引發結膜炎、紅眼病等疾病。

解放軍302醫院感染一科主任趙敏提醒,網吧業主每天要對鼠標和鍵盤進行消毒,在使用過程中,應杜絕用手摸臉、揉眼睛之類的習慣。同時,使用完後一定要洗手,一般來說,用普通肥皂洗兩遍左右即可殺死一般的細菌病原體。

四、公用健身器材小心流行病的傳播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在許多小區都安裝了各種各樣的公用健身器材。不過,解放軍302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醫師周誌平指出,人們在使用這些公用健身器材的時候,要注意防止流行病的傳播。

據介紹,現代城市中由於汙染和其他原因,細菌在空氣中的數量相當可觀,這些病菌可以傳播感冒、扁桃體炎、肺炎,還會引起傷寒、菌痢、感染性腹瀉、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周醫生提醒,在使用公用健身器材後,要馬上洗手,不能不洗手就直接吃東西、抽煙、用手揉眼睛。兒童接觸公用健身器材後不要不洗手就將手放到嘴裏,否則會染上傳染病。

五、餐館菜單

有數據表明,一張反複使用的菜單特別是衛生狀況較差的中小餐館的菜單平均帶菌數可達500萬個,上麵的致病菌有大腸杆菌、沙門杆菌、變形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並且由於餐館四季保持室溫,使得附在菜單表麵的細菌存活時間相當長,菜單由此成為各種細菌傳播的媒介。

解放軍302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醫師葉文華表示,菜單如果不經消毒反複使用,可能沾有各種汙物甚至血漬,比如,傳染性肝炎患者接觸過的菜單就有可能留有其汗漬,如果沒有及時消毒,通過沾有汗漬的菜單,就有可能造成肝炎的傳染。

葉醫生提醒廣大消費者,到餐館就餐時,一定要洗手,洗完手後,就別再去碰菜單了。一般可采取先點菜、後洗手、最後進餐的方式。

六、遊泳池中小心沙眼

解放軍302醫院門診部皮膚科主任李安信說,遊泳時,最容易傳染的疾病就是眼病和皮膚病。如果與一些患有沙眼、紅眼病等傳染性疾病的病人同遊,沙眼衣原體也可通過遊泳池水傳染,使健康人患有類似的眼疾。當遊泳者中有患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膿皰瘡、膿痂疹時,其他遊泳者一經接觸即會被傳染;而皮膚淺層的真菌感染包括足癬、灰指甲等,通過拖鞋、毛巾也極易傳染;遊泳池中如有淋病患者,則健康人可能會因此患上前尿道尿路感染。

李主任提醒遊泳愛好者,挑選遊泳池一定要注意其衛生是否合格,應自備毛巾、浴巾、拖鞋,遊泳館裏別人剛坐過的地方不要馬上去坐,以避免傳染。另外,遊泳前應進行體檢,凡患痢疾、腸炎、傳染性皮膚病、紅眼病者請病愈後再去遊泳。遊泳時應佩戴泳鏡、耳塞等,每次遊泳後要及時洗澡,洗掉身上有可能殘留的細菌。

七、公用電話上會有大量細菌

由於在使用公用電話時,口和鼻會與電話近距離接觸,因此容易感染腸道病、感冒病毒、甚至結核菌。

專家提醒:打公用電話時,最好與話筒保持適當距離。

商場裏請勿隨便試用化妝品,超市裏細菌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化妝品和促銷員的手傳染給消費者。甲肝、感冒、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等病毒的傳播方式正是日常生活的接觸導致的。

專家提醒:接觸過電梯、ATM機的按鈕,或商場滾梯的扶手後,不要亂摸身體的其他部位,要及時洗手。在手不潔淨時,最好不要試用化妝品有調查顯示,公交車已成為皮膚病、腸道傳染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最大的傳播媒介之一。車上吊環、扶手、欄杆、坐墊等處通常附有較多的皮膚病菌、大腸杆菌,其數目是難以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