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孤家寡人的袁紹(2 / 3)

而野王這邊,由於麵對的是並州這邊的偏軍,所以由謀士逢紀與副將焦觸駐守,率領的兵馬也不過時區區的三千人,且大多都是新兵,按照袁紹等人的分析,認為孫堅麾下大將黃蓋這一路應該是佯攻,因此隻需要將這一路人馬拖住即可。

至於懷縣的許攸和州縣的張南,則各自率領著三千人馬,這樣一來,袁紹自己就將率領六千人馬,可以說,在河內袁紹就招募了一萬五千人的新兵,由此可見河內在王匡的治理下,有多麼的富庶和殷實了。

當然,袁紹等人絕對沒有想到的是,與袁紹等人商議的正好相反,實際上孫堅所率領的這一路人馬才是真正的佯攻,雖然麾下有五萬大軍,且各種將領數百人,但是實際上這五萬人馬基本上都是新兵組成的,根本沒有上過戰場。

但是黃蓋那邊就不一樣了,不管是潘鳳的人馬還是黃蓋的人馬,都已經經曆過了黑山軍和白波軍的戰鬥,再加上張燕投降之後,黑山軍便在張燕的引領下一起投降了,等於說孫堅麾下多了兩萬老兵,縱然黃蓋等人為了防禦外族,將一萬黑山軍與一萬白波軍降兵派往了雁門,但是黃蓋麾下的三萬人仍然是百戰老兵組成。

既然袁紹等人估算錯誤,自然要受到代價,而這樣的代價注定是慘重的,駐紮在野王的逢紀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率領的三千新兵,麵臨著三萬老兵的攻擊,結果在野王城,郭嘉都懶得獻計了,這種敵我雙方戰鬥力完全懸殊的攻防戰,完全讓郭嘉提不起興趣。

因此,由黃蓋率領的老兵在新投降的徐晃帶領下,僅僅第一次攻城便爬上了城牆,之後在徐晃的帶頭之下,冀州軍這邊充分擴大了戰果,很快就占領了野王北城牆,之後徐晃孤身一人殺退了守門的袁紹軍士卒,打開城門,將成外的己軍全部放了進來。

這場戰事很輕鬆的便打完了,袁紹麾下的謀士逢紀率領的三千新兵,麵對著如狼似虎的冀州老兵,自然節節敗退,很快便被冀州軍堵在了城守府裏,在李嚴勸降無用的情況下,黃蓋直接下令,將整個城守府直接用火箭(在箭矢的箭頭上抹上火油,然後點上火)將之完全焚毀。

而作為袁紹軍中謀士的逢紀,就因為之前的判斷失誤,而被冀州軍輕易地攻破了野王,因為無顏麵對袁紹,隻能赴死。隻是,與逢紀不同的是,野王的將領焦觸,在城門被攻破的那一刻,便率領自己麾下的士卒投降了。

野王被攻破之後,黃蓋這一支人馬直接長驅直入,很快便殺到了懷縣和州縣的城牆下,這個時候,黃蓋得到探子回報,懷縣和州縣分別駐紮著袁紹的三千人馬。

得到這一情況,黃蓋與潘鳳果斷分兵攻打兩座城池,而武德方麵在獲得了野王被攻破,逢紀被殺焦觸投降之後,荀湛根本就派不出援兵了,因為整個武德被孫堅率領軍隊團團圍住,也不攻打,完全就是一副準備將袁紹斬殺,然後逼迫武德投降的目的。

了解沮授和審配為人的荀湛清楚,這絕對不是兩人的主意,那剩下的就隻剩下那位孫堅的謀主李俊了。與荀湛想的一樣,正是李俊所獻的計策,李俊非常清楚,盡管荀家人隻要選擇了主公,一般都很忠誠,除非自己的主公拋棄自己,不然很少有荀家人先行投降的。

因此,李俊並沒有打算讓荀湛成為冀州的謀士,但是同樣的,等到袁紹戰死之後,荀湛便沒有了繼續戰鬥的理由了,到時候荀湛麾下的這些老兵,也絕對會在自己圍攻河內郡城的時候選擇突圍去援助自己的主公,到時候手裏沒兵沒將的荀湛絕對不會是李俊等人的對手。

但是,不管怎麼說,荀湛都是荀家的子弟,李俊臨行前就跟荀彧商議過了,李俊表示,自己可以釋放荀湛,但是相應的就是荀家人絕對不能再讓荀湛活著出荀家的大門了,不然不管你荀彧在主公麵前如何受到重視,李俊哪怕背著抗命的名義也會將荀家全族誅殺的。

不是李俊心狠或者心胸不寬廣,而是因為既然李俊決定不殺投靠袁紹敵對孫堅的荀湛,但是同樣的,你荀家也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來交換荀湛的性命,代價很簡單,那就是荀湛這輩子別出現在世人麵前了,要麼歸隱山林,要麼就結束自己的生命,總之他荀湛這輩子就別想著建功立業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