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創新
作者:閆桂金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在整個學生時代語文學習的奠基時期。整合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學語文教學有助於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以農村資源為例,探析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高效應用方法。
關鍵詞:農村資源;課外活動;素質教育
經過教學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發生了改變,從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學,變成了現在的綜合式教學。除了教導學生各種必須的語文知識之外,小學語文中往往還涉及很多其他方麵的常識性知識,可以稱得上是天文地理無所不包。為了盡可能地讓學生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之中教師往往引進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而被很多人忽略的農村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常規課外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會應用到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這其中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就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譬如教師經常會組織各種各樣的課外閱讀活動,要求學生進行大篇幅的課外閱讀,積累詞彙量,熟悉各種美文美句的應用,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春遊活動等等。實際上這些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幫助學生產生對語言學習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熱情。在一些常見的課外拓展中,經常可以看見教師給學生描述大自然的風光如何美麗,花是什麼樣的,鳥是什麼樣的,大樹是什麼樣的,溪流是什麼樣的。學生最多隻能夠從圖片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很難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知自然,這也是傳統課外拓展活動之中的一大弊病。描述很豐滿,可惜展現在學生麵前的東西卻很骨感,這種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常常會導致學生對文字的美感沒有一個非常直觀的認識,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文字之中描述的美妙情景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真實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教師讓學生閱讀再多的美文美句,學生也很難在意識中形成一種對美的直觀判斷,這也造成了很多學生在進行寫作時經常會出現頭腦一片空白,無物可寫、無景可寫,明明儲備了一大堆美文美句,卻根本不知道該怎麼使用的現象。雖然堆砌起了一大堆華美的辭藻,卻根本沒辦法真正將文字之中的情感、藝術性表現出來,而學生自身也在這種堆積木一樣的重複乏味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對於文字的熱愛和學習興趣,導致現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偏低的現象。
二、農村資源的引入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