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2 / 3)

好在主持師祖不摳門,經常接濟寫貧苦百姓。

於是大家覺得和尚還真是大慈大悲。

於是龍池寺的香火一天比一天鼎盛……

於是,龍池寺一天比一天接濟更多的百姓……

於是……

就這麼循環下去。

這總是件好事。要不,怎麼說好人有好報呢。

仗,還沒有打到東浮,有錢人依舊安逸著,茶是必須的奢侈品。

龍池寺並不靠那點香火過活,主持的英明,象牙山上種滿了茶樹。我不覺得這種茶和山下百姓的茶有什麼區別,但那些有錢人都稱呼這種茶為靈茶,價格也高許多,龍池寺相當大一部分收入便來自於此。

“誰都知道,小師傅種出來的靈茶乃是一絕。”王掌櫃拍著馬屁,但我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剛來店裏的時候,店裏的賬本上寫著:玄念師傅培植的靈茶,上品,一百兩銀子一兩,中品,五十兩銀子一兩,下品,十兩銀子一兩……這茶可比銀子貴多了……銷量還不錯。

話說,我就種了那麼十幾棵茶樹,哪有那麼多茶葉的收成?還大多被師傅收去了。

“唔,沒了,今年的量都已經被師傅收繳了……”我不好意思欺騙老實的王掌櫃,讓他去和那些老和尚扯皮去吧。

由此得出結論,山上那群老家夥的臉皮比我厚多了。

出家人不打誑語,阿彌陀佛……

王掌櫃倒是沒有什麼失落,眼珠子轉的飛快,我覺得他是不是暗自盤算著能把店裏的那些存貨漲漲價。

我坐在茶海前,衝了一壺今年的新茶

王掌櫃向我討了一杯,我自己喝的當然是我自己種出來的最好的茶,這玩意也就師傅的厚臉皮能搶去一些。

我一向對那些奇聞怪事感興趣,王掌櫃借著茶館之便,收集了許多奇談怪誌,想喝好茶,便來我的店裏找我聊天。

我說他一個茶館老板成天跑我這喝茶,也不怕那些茶客說閑話。

王掌櫃滿不在乎地晃著腦袋,說這一口茶好幾兩銀子,他才沒那麼奢侈,這年頭,土豪全是和尚。

我笑了笑,沒有反駁,因為這年頭和尚確實有錢。世道越亂,大家也越追求心靈的安定,相信諸天神佛會來拯救他們,寺廟就是個祈求保佑的好地方。

諸天神佛,我這個在百姓眼中最接近神佛的人都不相信有神佛的存在。而且就算他們真的存在,我也不指望他們能救民於水火。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種事情隻可能出現在小說中。

王掌櫃和我說了很多事。

北邊青州大旱,田地裏顆粒無收,掌權者還要征收高額的戰爭稅,搞得民不聊生。一個叫傅胤的人打著“天道崩殂,人道將興”的旗號,博得了百姓的支持,直接打下了一座城,開倉賑災,大有自立為王的意思。

南邊交州大澇,桑田變滄海,和青州不一樣,交州想鬧都鬧不起來。沒死的全都被洪水分隔在一塊塊零碎的高地上,好在之前交州就水道豐富,船隻不少,倒也不至於與世隔絕。

我突然覺得我們揚州真是個好地方,現在天下各處鬧災,就揚州還算安定。

但王掌櫃和我說了一件事,讓我覺得這個亂世果然沒有安全的地方。

大概是衛襄公也覺得亂世來了,世道不安穩,便下令沿著邊境每十裏一座哨站。

衛國的國土,刀鋒,東浮,未央,由西南至東北一字而排,有近一小半的國土戳在青州境內。

而在位於揚州與青州的交界,一個叫蜀山的地方,卻在建立哨站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怪事。

此蜀山非彼蜀山,傳聞那巴蜀之地,有一處仙家之地,便名為蜀山。

東浮城的蜀山,方圓不過百裏,名副其實的小山包一座。而且這個蜀山也並非人跡罕至之地,雖說名字的由來已無法考究,卻是青州連接揚州的一條商道。

衛襄公建立這個哨站,也存著監視過往商旅,謹防敵國出兵,打自己一個措手不及的意思,對這個哨站很是關注。

之前若是誰要說,蜀山發生什麼怪事,估計是誰也不信。

但這個哨站,在工人挖掘地基的時候,這座名不見經傳的蜀山上,竟然挖掘出一口了青銅巨棺。

青銅棺上浮雕紋九條金龍,似乎捆住整個青銅棺,栩栩如生;九條金龍拱衛著棺蓋上的一顆龍珠;除了這九條金龍,便是複雜的無人能懂的上古紋飾。

龍是大佑王朝的圖騰,皇室的身份便是按照龍的數量來定,而這個世上,能夠用九龍做棺的,那便隻有一種身份:大佑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