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讀者

致讀者

市場裏不僅僅有消費者。

黃金大媽們在風光了兩個禮拜之後被宣布套牢,可能在下一次金融危機來臨之前都不會解套;房子的價格越調越高,作為消費者的“剛需們”說了根本不算。

中糧集團在經曆了長年屢敗屢戰的新品上市之後決定:新品上市之前的設計研發需完成曆時兩年的科學驗證;湖南麓山寺的和尚們決定免收寺廟門票;西安利用文化遺跡牟利的營銷越來越受到各方質疑,因為大夥兒覺得在文化的莊重和嚴肅被販賣之後,那個地方已經越來越沒有意義。

當當網的李國慶告訴我們所謂“電商”,“商”是關鍵,買貨選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阿裏巴巴、淘寶沒有令人炫目的利潤,但他們一貫追求巨大的現金流量、穩健紮實的基礎係統設施建設和關鍵資源能力的配置。這裏麵涉及商業模式實現、業務開發、商品管理、訂單處理和物流配送。

去年和今年,央視“3·15”晚會接連曝光了國際品牌的“醜聞”,本以為在其義正詞嚴之下全國人民會拍手稱快,沒想到就此遭遇“黑哨”、“黑嘴”的質疑,一樁以公信力指點江山的公關秀反而讓其公信力備受質疑。國際品牌嚴謹紮實的管理和品質、一貫對利益相關者的尊重贏得了公眾普遍的信任,就算有“醜聞”發生,那些小概率事件依然無法撼動其本質追優的大趨勢。科技、設計、審美、情趣、管理、尊重規則是國際品牌商業活動背後最重要的原動力。

2013年,中國的轉折年。消費者的消費知識和經驗不一樣了,滿足了溫飽的中國消費者的需要不一樣了,信息技術應用的大步向前使消費者的選購能力不一樣了,最主要的是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不一樣了。這些不一樣最終導致中國的消費需求已經不一樣!

那麼,作為為消費者提供貼身服務的市場價值創造者、市場資源配置決策者、市場管理者、市場物料統籌者、四海為家的銷售者、夜以繼日的市場服務者,我們是否也應該不一樣了呢?

當然!

我們不僅需要有關“如何克服市場接受障礙”的營銷工具和管理模式,我們還需要更多——

我們需要知道市場的內在運營原理,市場需求的演變趨勢,市場的新價值在哪裏,產品如何設計,商品如何規劃,形形色色的市場人物以及他們的真知灼見、奇思妙想和神奇經曆。我們不僅要知曉如何“傳遞價值”,還要知道如何“創造價值”、如何“獲取價值”。

所以,我們要不一樣了。作為一份追求為市場實踐創造價值的雜誌,當然也要不一樣了。除了營銷工具和模式,洞察和反映這些原理、趨勢、新價值以及如此種種新的需要,將成為《銷售與市場》的新使命。

我們要為大家提供更多——更多的決策支持、更多的執行工具、更多的人物經驗分享

期待您和我們一起!

銷售與市場雜誌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