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武術,拳和腳上的功夫紛繁複雜,花樣繁多,不過大多都是虛招,人拳講究實招,一招克敵,所以模擬器在去除了所有的虛招和無用的花架子之後分析得出,拳和腿的攻擊手法其實隻有一個——點擊!”
“點擊?”季默感覺大漢說的和鼠標似乎有關係,疑惑的問道。
“對的,點擊!就拿我們的手關節來說,手關節包括橈腕關節,腕骨間關節,腕掌關節,掌骨間關節,掌指關節和手指間關節,關節與關節之間用短截的段骨和片骨連接,受力點多,著力點也多,連續超過兩個或者三個關節連接在在一起就會導致凝聚的力量分散,造成打擊力度不夠。所以對於手來說,除非有特殊的方法鍛煉,一般避免用指,掌等相對柔弱的地方對敵,而一般采用曲指,用隆起而相對堅硬的指根成拳麵,用腕關節的三角骨帶動擊打。”
大漢的手一揮,旁邊立刻顯示出了手關節的示意圖,他用手指指著手掌的關節,一點一點的說明告訴季默怎麼用力最省力,怎麼擊打凝聚的力量在過程中損耗最小。
“拳法中總結為,一節擊!所謂的一節擊就是運用四肢力量去打擊對方時候,要嚴格的遵照兩截關節發力,一節關節擊打。道理很簡單,我們出拳,力量最大不是胳膊輪直了的時候,而是手臂上兩段手骨彎曲,隻有一段手臂骨帶動腕關節上的拳頭擊打的時候。這個時候,拳頭是一個整體,關節隻有一個,就是腕。可以做個比較,在肉體強度同一的情況下,握拳打出去的傷害值和伸直手掌用指尖對敵所造成的傷害值哪個大?很明顯是拳頭,而且不容易受傷。”
“人體擊打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擊打時候釋放力量是通過各個關節連接骨頭傳輸,關節就仿佛物理學中的摩擦係數一樣,關節多,係數大,損耗消耗就多就大,到達拳頭時候的力量可能隻有原來的一半甚至更少,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凝聚了很多力量之後打出去卻取不到好的效果。對敵時候人都會有一種奇妙的感應,會根據敵對方來調整自己的力量,要是估計正確卻在自己身體上嚴重損耗,甚至會造成自傷的情形。”
“同理適用於腿!”
“四肢上對敵時候擊打能力最強的是肘和膝,因為連接的關節最為強健,不容易受傷,輸送的能量也打,並且這兩個地方有一個先天的優勢,現在我考考你,這個優勢是什麼?”大漢顯然是個教學高手,在講解的時候不忘提問,來個互動。
“優勢是,肘和膝蓋的打擊麵積小。”季默慌忙張嘴回答,這個老師有個毛病,知不知道都必須馬上答,不知道就說不知道,稍微遲疑就會有懲罰。剛才大漢的講解很明了,對人體學有深度了解的季默給稍微一提點馬上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正確,肘和膝先天就是略顯尖銳狀,能夠把力量打擊範圍控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根據物理學上壓力和壓強的關係,相同的打擊力度下,打擊麵積越小,傷害程度越高。而且,肘和膝蓋也是人體骨頭中相對堅硬的。”
“說明白了就是用四肢最堅固的地方,凝集最完全的力量,最小範圍的打擊敵人最為柔弱的地方!練肢就是鍛煉怎麼用最快速的速度,怎麼減少四肢關節間力量的損耗,怎麼用最直接的方式,怎麼把力量凝結成一點。還有就是在攻擊的時候如何有效的保護自己,避免造成自己的傷害。”
“這個階段分為拳,肘,膝,腿四個部分,分別又有攻和守的變化,現在我們開始練守。”大漢話的語氣變了,一說到訓練馬上他就變得像尊武神,高而不可攀。
“不是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嗎,為什麼還要學習守勢呢?”季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