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檔案實習中成長(1 / 2)

在檔案實習中成長

工作園地

作者:徐夢鬆

2013年9月2日至11月1日,我在中關村發展集團的檔案室進行了為期9周的畢業實習。9周的時間很短,但在我的專業成長過程中卻顯得彌足珍貴。

剛得知實習分組的時候,我心裏非常緊張不安,因為隻有我一個人在集團。我上網搜索了“中關村發展集團”,對實習環境有了大概了解,卻也無疑加重了我緊張的心情。一個還沒畢業的學生,成績和各方麵能力都不是班裏最拔尖的,第一次單獨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實習,而且對方還是個總資產600多億的國企。當時我心裏的想法是:“我何德何能?兩個月之中隻要不給自己丟人、不給學校丟臉就算成功。”

在臨出發的前兩天,我給帶隊的孫愛萍老師打了個電話,表達了我激動緊張的心情。孫老師跟我說:“這是非常難得的鍛煉機會,不用緊張,那邊的老師一定會耐心地教你,其實一個人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還一再叮囑我一定要帶個本子,把每天的工作、遇到的問題和自己的思考感想記下來。打完這個電話,我心裏踏實了一些,不斷地告訴自己:“機遇與挑戰並存,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機會,好好鍛煉自己。”

指導我實習的李賀英老師是北京市“十佳”檔案員,自1989年開始從事檔案工作。李老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她不僅陪伴我走過了9周充實的實習生活,也在我的專業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文書檔案和項目檔案是整理的重頭戲,在實習期間,我在李老師的指導下整理了大量文書檔案和項目檔案,編頁共370多卷(約26000多頁)、錄入共670多卷(約2300份)、掃描共5卷(約70份)、裝訂共370多卷(約34200頁)、裝盒共150多盒(約610卷),這些工作量現在看來還挺有成就感的,但在當時每天下班後都感覺很累。尤其是諸如裝訂裝盒都是體力活兒,錄入時精神需要高度集中,會經常問自己何必那麼辛苦?但第二天在辦公室看到李老師在很努力地工作,就會想到她已經五十多歲了,活兒等著老師去做會更辛苦,我就會努力堅持下來。檔案信息化方麵,就是在集團使用的“東方飛揚檔案管理係統”上錄入以及掃描一些重要檔案。錄入時需要輸入文號、責任者、文件標題、機構、保管期限、頁號和成文日期,經過老師檢查後進行掛接,這樣在查檔時就可以直接將掃描好的圖片打印出來,不用再到庫房裏去找原件,省時省力,十分方便。

集團檔案室(也是平時辦公的地方)與檔案庫房是相通的,有一門之隔。我特意觀察了一下集團的檔案庫房,庫房與辦公區之間的門是防火防盜門,且屋內和走廊裏都有滅火器,可以很好地保護檔案;庫房內沒有窗戶,靠空調來調節溫濕度,而且屋內設有溫濕度計,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潮、防塵、防強光及防高溫;李老師還建立了各類檔案移交目錄、歸檔文件目錄等賬冊,檔案接收、外借時都必須履行登記手續,借出的檔案須在承諾時間內歸還,並按照檔號順序排列入庫;存放光盤、照片等聲像檔案都使用了特別的密封盒和專門的案卷,按編號順序排列在膠片櫃或防火櫃內。總體來說,檔案保管工作非常嚴謹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