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萬國牌”裝備背後有玄機
環球瞭望
印度使用“萬國牌”裝備是無奈之下的主動出招,但也獲得了全球各地的軍事技術,這得益於其地緣格局和不結盟政策。世界戰略格局多極化以後,印度更是巧妙地利用美俄歐之間的矛盾,對俄親而不近,對美疏而不遠,左右逢源,積極開展與法國、英國、以色列、韓國等國的防務合作。更主要的是印度不算軍事強國,各國對其不搞技術封鎖。
印度和俄羅斯的軍事技術合作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形式之多樣在國際軍貿史上實為罕見。印軍現役的空軍主要武器裝備均是俄製,盡管印度能夠生產其中的大多數,但其核心部件和生產設備都是由俄負責提供。然而,正是這種合作讓印度掌握了歐洲可能不具備、美國基本上不輸出的五代機、軍用運輸機和超聲速巡航導彈技術,這是符合印度當前國家利益及長遠戰略目標的。然而,這種合作並非一成不變。隨著聯合研製、共同開發、租借互助等軍事技術合作內容的增加,這種合作已由過去“俄賣印買印仿”轉向“平起平坐的戰略合作夥伴”。印度不僅購買大宗俄製高精尖武器,還可與俄共同研製第五代戰機、“A-50”空中預警機,聯合生產伊爾-214型軍用運輸機,俄隨後還宣布要為印度研製能覆蓋整個印度的反彈道導彈防禦係統。
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談及兩國軍事合作時坦言,“俄羅斯印度提供的最新式裝備和先進軍事技術中,許多甚至在國際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俄羅斯是世界唯一與印度在第三軍事技術領域合作時肯將自己的秘密相授的國家”。
美國是印度渴望進入世界大國體係的重大資源之一,其航空電子技術、雷達、機載早期預警等技術,都讓印度向往已久。印度學者曾撰文指出:“美國利用印度,達到全球戰略平衡,保持亞洲主導地位;印度也利用美國的戰略需求,在軍事和經濟上發展自己。”美印的軍工合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近10年來,美印已經實現了從“天然盟友”到“戰略夥伴”,再到“準盟友”的轉變,為印度軍工合作開辟了新天地。
除俄美外,歐洲是印度進口武器的首選之地。印度作為英國過去的藩屬國、今日英聯邦的重要成員,獲取英國的技術和裝備顯得得天獨厚。在過去的50年裏,法國通過向印度出售“幻影”2000等戰機與印度在航空領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印度與以色列的軍工合作也十分密切。2007年,以色列取代法國成為僅次於俄羅斯的印度第二大武器裝備進口商,2008年,更是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一大武器供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