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作為被動的一方,不通兵事的劉璋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隻能夠授命守衛關隘的將士嚴防緊守、據險不出。
隻是讓劉璋沒有想到的是,處境危險的自己等來的不是戰爭的號角,而是加官進爵的喜訊,有兩支來自北方的使臣隊伍,一東一北先後入蜀,抵達了成都城。
第一支北方使臣隊伍,是中原曹操派出的,他們借道荊州,從江水溯流而上,一路經秭歸、江州趕到了成都城,這一行人數雖少,卻帶來了朝廷的詔書,他們想要與益州結盟對抗關西閻豔,並授予劉璋鎮西大將軍、益州牧等尊貴的名爵。
第二支使臣隊伍,則是關西閻豔派來的。他們是從漢中出發的,隊伍人馬不少,造成的聲勢也大。按照他們的說法,驃騎將軍閻豔準備上表朝廷授予劉璋振威將軍、益州牧等名爵,並且關西、益州兩家今後結盟交好,關西願意歸還從米賊手中收複的漢中郡,當然,作為回報,益州劉璋必須奉閻豔為盟主,委質輸幣,唯關西馬首是瞻。
這頓時讓劉璋陷入到了兩難的抉擇之中,一方麵劉璋垂涎於兩家許諾的名爵,他性格暗弱,既無武功、也無才德,驟然繼承益州基業而沒有朝廷任命,可謂言不正名不順,以往沈彌、甘寧、趙韙等人起兵,多就打著這個理由反叛自己,如果能夠得到朝廷的任命或者強大勢力的承認,那自己這個益州牧的位置相對就好坐了許多。
可另一方麵,劉璋又對高官厚祿背後隱藏的風險心懷憂慮。
如果與曹操結盟,那就會惹怒關西閻豔,巴蜀之地恐怕就會遭受西涼兵的入侵,麵對關西閻豔這樣一個北方的龐然大物,劉璋對治下蜀兵能不能抵擋得住充滿了擔憂。
如果與閻豔結盟,兩家結成盟友,益州就暫時解除了威脅,按照關西使者的說法,益州甚至還能夠討回一直沒能收複的漢中郡,可卻需要輸幣委質、拿低作小,一旦關西閻豔使詐,隻怕巴蜀之地仍然會保不住。
心中沒能拿定主意的劉璋苦惱之下,隻能夠聚集州府的臣僚商議,可惜在閻豔、曹操派出的這兩支使團麵前,平日裏號稱智謀出眾的諸多臣僚也沒有統一意見,他們各有見解,有的主張聯曹,有的主張和閻,七嘴八舌的場麵讓劉璋腦袋陣陣發痛,到了最後他隻能夠將目光投向一旁的別駕張鬆,求助似地詢問道:
“別駕,你平日裏素有高論,如今結盟之事,你以為呢?”
隨著劉璋的詢問,下首一個臣屬緩緩起身,他身材短小、相貌平平,與其他臣僚格格不入,正是劉璋新近任命的別駕張鬆。
張鬆似乎早有預料劉璋會求助自己,他臉上帶著一絲得意,看向劉璋,口中悠悠說道:
“明公,鬆以為,現下決定與哪一家結盟,還為時尚早。”
“哦,怎麼講?”
劉璋對張鬆頗為信重,連忙問道。
“蜀中資訊閉塞,隻知道關西閻豔曾大敗袁、曹兩軍,兵馬為北方之冠,所以臣猜測,關西使臣想借漢中之地迫使益州委質稱臣,而曹操實力弱於閻豔,需廣結盟友,合縱相抗,因此借著朝廷之名,厚賜名爵,想要借機聯合荊州、益州一同對抗關西兵馬。”
“沒錯,確實是這樣的。”
劉璋點點頭,張鬆微微一笑,又接著說道:
“可是對於關西、中原等其他情況,蜀中卻一無所知,因此閻豔、曹操兩家的其他圖謀,吾等無法猜測,這也是今日堂上諸君爭議不休,卻遲遲無法爭出個結果的原因。”
“子喬所言甚是。”
劉璋跟著張鬆的思路,不斷地點頭。
“所以臣以為,現下爭議與哪一家結盟,為時尚早,明公不如暫時應允兩家,並厚禮款待兩家的使者,跟著派出使臣前往長安、襄陽、鄄都,若是閻豔真的無心攻取巴蜀,並願意歸還漢中之地,那與之結盟也無妨,若是曹操、劉表當真是有心結盟相助,那三家結盟對抗關西,蜀中就不用擔憂閻豔圖謀了,明公也可以高枕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