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的心靈是世間最美的花朵。而人世間男女之間的真情摯愛和母子父子之間的無私的慈愛所昭示給我們的心靈美,則是兩朵呈現給我們的最神聖,最具魅力的花朵。
假如沒有這兩朵花朵,世界將不會延續,假如沒有這兩朵花朵,世界將不會溫馨。
李倩倩的回憶錄(3)
姑姑說,晚年的爸爸有大部分時間住在這裏。爸爸說這裏沒有城市的喧鬧,可以靜下心來回首往事,寫一些自己對生活的感悟。
姑姑還說,她親眼見過,來自美國嬌娜的信件,沛然弟,他讀著這些信件,經常眼裏含著淚水。
你們的映雪媽媽也時常來到這裏,他和映雪媽媽無話不談,甚至嬌娜的來信的內容他們都一起交談,各自談著感受。
我發覺你們的爸媽越到晚年感情越深厚。
那時我就知道,他們要出一本書,不惜把自己的隱私公之於世人。
那時我十分的不解,並持反對意見。
可是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沛然弟,還有映雪和嬌娜,他們都執意要出這本書,並為這本書親自撰寫文字和盡力收集了他們一生,所留下的私人文字包括:
回憶錄、日記、書信和生活劄記等。
我擔心這些深涉男女情事的文字會給他們帶來負麵影響。
關於他們三人的緋聞已經不絕於耳,為什麼還要自爆隱私,給本來就想撲風捉影,添枝加葉,以炒作他人隱私為能事,來嘩眾取寵的卑鄙小人,增加誹謗的佐料呢?
然而,他們三人則不以為然。
他們認為,為了正本清源,以正視聽,唯有把他們三人真實情況,胸襟坦蕩地告知於世人。
讓世人做一個公正的評判。
越是躲避,越是遮掩則適得其反,會使人們無端地猜想。其後果反倒不好。
誠如魯迅談《紅樓夢》所言:
“……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這世上的許多事,因觀察者的身份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評判。
如果把你沛然爸的兩段戀情比作是一幅縱說紛雲,莫衷一是的蒙娜麗莎的畫像:
心地齷齪之人,品味畫像,於意淫中看到的是美色的誘惑;
懂得藝術,心地善良、坦蕩、純真的人,在畫像裏鑒賞到的是意蘊無窮的美。
他們三人晚年有一個共識:
他們不是完人。
但他們對所癡情的人的愛,是真摯的。
他們的舐犢之愛,也是舍己而偉大的。
說到這裏姑姑的聲調有些激越,她動情地說:“有人可能會說,相差十歲的師生之戀犯禁;
有人會說與大自己十歲的師兄之妻成婚有悖倫理。
然而,他們所演繹的愛,是亙古不變的,最普遍最永恒的人生主題。
他們那種,神牽夢繞,攝魂奪魄的愛,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的虛偽禮教所封殺不了的!
我懺悔過去,我曾糊裏糊塗地也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們所追求的一切。
那時,我曾懷疑,他們是否因處於熱戀當中,而失去了理智。
回首往事的一幕幕,我現在才算明白。
他們的愛與古往今來許多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一樣:
那是超乎理性,比理智更原始,更強大,更體現人性本質美的力量!
有人說,人的心靈是世間最美的花朵。
而人世間,男女之間的真情摯愛,和母子父子之間的無私的慈愛,所昭示給我們的心靈美,則是兩朵呈現給我們的最神聖,最具魅力的花朵。
假如沒有這兩朵花朵,世界將不會延續。
假如沒有這兩朵花朵,世界將不會溫馨。
卓然,倩倩,讓我們一起打開書桌,翻閱這些資料吧。
我想,你們會和我一樣,會猛然醒悟,忘卻怨恨——促使我們反思自己的今後人生之路,如何前行。”
姑姑用鑰匙打開書桌左邊的書箱門。
發現一個白色大塑料袋,裏邊整齊地放著厚厚一遝稿件。
打開塑料袋拿出稿件後,在扉頁上,映入我們眼簾的標題是——“嬌娜給沛然的信件、日記等。”幾個大字。
往後翻看,發現是嬌娜在大學時期給沛然爸爸的信。
時間是一九八八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