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注意食用防癌飲食。
7、少食鹽。每天進鹽量不宜超過8克,以防傷脾胃和引起高血壓。
8、節食
飲食要定期、定量,以免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尤其要注意避免食用能損害消化器官的食物。中年人膳食的合理安排,對於消化器官的保健和人體健康,尤其是減少過早死亡和減少疾病的發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中年期的合理膳食與健康長壽有極大關係。
人到中年要“鎂”食
鎂是人體中僅次於鉀的細胞內正離子,它參與體內一係列新陳代謝過程,包括骨及細胞的形成,與神經肌肉和心髒功能有密切關係。一般成年人每日對鎂的需求量,男性為350毫克,女性為300毫克,如果缺鎂,可導致肌肉無力,耐久力降低。由於運動,特別是長時間高強度運動大量消耗體內的鎂,從而降低肌肉的活動功能,甚至還會發生抽搐、痙攣等。專家認為,在正常攝入食物的情況下,一般不存在缺鎂和補鎂的問題。若出現缺鎂症狀時,應多選用含鎂豐富的食物:穀類、豆類、綠色蔬菜、蛋黃、牛肉、豬肉、河鮮產品、花生、芝麻、香蕉等。豆腐中也含有較高的鎂成分,經常吃些鹵水豆腐,可解決由於缺鎂引起的“抽搐病”。
良好休息,中年人不可忽視的健身之道
有些中年人不注意勞逸結合,且缺乏對工作與休息關係的辯證認識,他們似乎忘記了“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至理名言。他們疲於奔命而又缺乏運動,營養不均衡、吸煙、嗜酒以及睡眠障礙,這些正悄悄地侵蝕著他們的健康。
醫學家告誡:良好的休息,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健身之道。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離開良好的休息是不行的。一般的觀點都認為,吃飽喝足,找個舒服的床鋪睡大覺,就是休息。其實這種休息隻是相對於那種耗能高的體力勞動而言的,真正的休息是人體行為的不斷改變,是不拘形式的。
譬如說,坐著工作累了,起來走動走動,就能消除疲勞;走路跋涉累了,坐下來,用熱水燙燙腳,就會感覺很輕鬆;幹體力活累了,洗個熱水澡,然後躺下來,也是很好的休息。改變行為所得到的休息,不僅是指消除身體的疲勞,同時也是指消除精神上的疲勞。
因此說,人體隨時隨地都處在不停地工作和休息之中。有句名言說得好:“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所謂會休息,會工作,就是正確地把握了工作與休息兩種行為替換的度,及時地改變行為,使工作與休息交替進行,做到了工作、健康兩不誤。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加快,社會交往活動也很頻繁,因此更需要正確地把握工作與休息兩種行為替換的度,及時適當地改變行為,既不能無止境地工作,也不能無節製地休息。這樣,才能在幹好工作的同時,又得到良好的休息,進而保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中年人正是大幹事業的時候,但也正是能否使身體保持長久健康的關鍵時候。如果這個時期,能夠既幹好工作,又考慮到良好休息,就可以實現工作和健康的“雙勝利”。反之,如果隻是一味拚命地幹工作,給身體造成一係列病根,那麼,從長遠來看,這是得不償失的。所以,中年人,切不可忽視良好休息,否則,將會使你付出沉重的代價,給終生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人到中年應該勞逸結合,但很多人對休息的理解存在誤區。以下幾種休息的方法是錯誤的,對養生不利。
1、娛樂就是休息。適當的娛樂可使身心舒暢,但如果狂歡無度或帶賭博性地玩耍,如打麻將、玩撲克,不但不是休息,反而對身體有害。
2、多躺就是休息。如果每天多躺或躺得時間過長,不但會影響消化,長此下去腿腳還會笨重遲鈍,加速老化。
3、合眼就是休息。就算你閉目合眼,但胡思亂想照樣疲勞。心寬身自舒,精神愉快,身體輕鬆,疲勞即解。
4、多睡就是休息。適度的睡眠的確能盡快恢複生機,對身體有益,但由於臥室空氣不好,多睡不但會降低新陳代謝,還會導致大腦缺氧,有害身體。
釋放心情,中年人抗衰保健的良方
人到中年,人生卻好像進入了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健康的退化、子女的成家、婚姻的冷漠、時代的變遷,這些使得中年人心情長期處於鬱悶,感到灰色,影響了健康!現在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去應對那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