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遠離疾病,做自己的家庭醫生(1)(3 / 3)

長期、大量酗酒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一次性酗酒加高脂肪餐是“致命性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誘發因素。大量酗酒造成呼吸、心搏驟停而死亡,或跌落懸崖或跌傷、意外車禍或溺水等不勝枚舉。可見,酗酒不論對己、對家庭還是對社會均極為不利。適量合理飲酒不但不會傷害身體,對保持身體正常代謝和諸多代謝低下性疾病、促進血液循環(亦即中醫所謂“活血化淤”)等有良好作用。

暴飲暴食容易損傷脾胃,引發急性或慢性胃炎、潰瘍病等;食用不潔食品容易引發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腸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大多“病從口入”。所謂“不幹不淨,吃了沒病”的理論是不可取的。

提高免疫力的幾種食物

1、靈芝:靈芝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這是因為靈芝含有抗癌效能的多糖體,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鍺元素。鍺能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延緩細胞的衰老,能通過誘導人體產生幹擾素而發揮其抗癌作用。

2、新鮮蘿卜:因其含有豐富的幹擾素誘導劑而具有免疫作用。

3、人參蜂王漿: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及內分泌的調節能力,並含具有防癌作用的蜂乳酸。

4、蘑菇、猴頭菇、草菇、黑木耳、銀耳、車養、百合等:都有明顯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5、香菇:香菇所含的香菇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許多病是可以預防的

心血管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是最突出的四種非傳染病。它們的發生往往跟生活方式有關。僅在1998年,非傳染病估計造成全世界約60%的死亡(3170萬)和43%的全球疾病負擔。根據目前趨勢還要上升,預期到2020年這些疾病將導致73%的死亡和60%的疾病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指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承受非傳染病的最大影響。1998年由非傳染病引起的死亡總人數中,77%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而在它們所反映的全球疾病負擔中,85%由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承受。

但是越來越多的實踐證實,這些疾病像傳染病一樣是可以預防的。麵對非傳染病對人類生命的挑戰,國際醫學的長足進步和全球逐步展開的行動控製是巨大機遇。

預防這些疾病的行動應著重於綜合控製這些危險因素:吸煙、不健康飲食、缺少運動。由於致病危險因素深深地嵌入一個國家的社會和文化框架中,因此在家庭和社區中進行幹預是預防的關鍵。在預防和控製非傳染病全球戰略中,持續監測危險因素的水平和類型將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

在任何人群中,多數人的致病危險因素為中等水平,而少數人為高水平。總的說來,處於中度危險的人比處於高度危險的人更多地承擔非傳染病總負擔。

大多數疾病80%的原因都與生活方式有關,所以要預防這些疾病,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改進我們的生活方式,建立起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檢查是疾病的克星

“如果一個人把一生中10%的醫療費用投入於未病先防,就可以節省剩下90%的醫療費用。”這句話的意思是,很多人忽視日常防病,結果把一生中醫療費用的90%,全部用於最後的彌留之際搶救自己。如果定期體檢及時發現自己的病情,提早治療就可以將病魔扼殺在萌芽中,從而避免給身體造成大的傷害。

如何幫助大家選擇健康體檢,專家要求你要走出以下幾個誤區:

一是沒有疾病不用查。有的人往往身體不錯,能睡能吃,從來沒有覺得不舒服,於是不主動檢查,或者幹脆就不去體檢。這樣做對自己是十分不負責任的。

二是身體不好不敢查。有的人身體比較虛弱,一到體檢,往往擔心會查出這樣那樣的疾病,從而對工作、家庭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體檢時躲躲閃閃,不願檢查。這樣隻會導致原有疾病加重。

三是害怕麻煩不想查。有些人工作忙,該體檢了,自己還有許多事情做,想到身體也沒什麼大病,幹脆走走形式,有的甚至形式也不走,幹脆找個理由一推了之。這種做法,很有可能延誤疾病的治療。

四是抓大放小不全查。有人隻做自己認為重要的檢查,而對於眼、耳鼻喉、血壓等檢查,覺得無關緊要。這樣會使身體健康信息遺漏,導致醫生無法得到全麵係統的信息。

五是發現問題不複查。體檢時發現了問題,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複查。而有的人,體檢發現了問題,有的拖得時間太久,有的甚至不去複查,對健康十分不利。

六是擔心費用不細查。一部分人為了省錢,該檢查的不檢查,同樣也會漏掉許多信息,影響醫生正確判斷。

七是隱瞞情況不實查。有的人平時就患有某種疾病,體檢時不加說明,甚至當醫生問到時,還隱瞞不報,這樣,醫生就很難判斷是體檢中查出的健康隱患,還是既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