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還有一方巴掌大的小盒,盒子由不知名珍惜木材雕刻而出。
打開來,裏麵裝著一塊翠綠色小山狀石塊,還有三塊拇指粗長的火紅色玉柱。
這個木盒是他安葬好師父,事後清理師父遺物時,在師父床頭密櫃裏找到的。
回想起師父死前一晚的酒後閑談,師父給他講了自家年少時遊曆天下的故事。
據師父講,有次他在一處深山密洞中,發現了一具不知名骸骨,骸骨身邊擺放著幾塊玄鐵、一本《火鍛術》殘篇和一方木盒。
在給師父守頭七的這幾日裏,他也曾在這一座翠綠小山和三塊玉柱上麵,進行了各種嚐試,包括刀劃、火燒、水澆……甚至他還分別往上麵各滴了幾滴鮮血,卻都無一反應。
可是單從刀劃不動、火燒不毀上麵,淩山就猜得出這座翠綠小山和三塊玉柱,絕非等閑之物。
那具山洞中的屍骸身上,既然能有世間少見的玄鐵,和這本令他參悟不透的《火鍛術》殘篇,必定不是世間的平凡人物。
他將手中木盒仔細放好,準備留作以後慢慢參詳,說不定等他將那本《火鍛術》殘篇參悟透了,也便能知道有何用處了。
一夜無事,淩山在地上合衣而眠,在這承載著幼時記憶的小屋中慢慢睡去。
翌日清晨,淩山早早起來,簡單洗漱之後,將昨日帶著的吃食簡單生火熱了一下,便吃了起來。
此事的淩山,眼神中已不見了昨日的迷茫,他思索之後打定主意,準備像師父年輕時那樣,去外麵的世界看一看。
吃過早餐,淩山終於踏上了遊曆天下的起點。
自此一去,就連淩山也沒用想到,等他再次回歸故裏的時候,已經是百餘年之後了。
…………
這一路走走停停,有時露宿深山野林,有時停留於小鎮大城,反正身上有足夠的銀兩,一路尋幽訪勝,雖未找尋到一丁點可堪鍛造天下奇兵的煉材,日子卻也過的逍遙。
不知不覺間,日子已經過去了小半年,此時的他離太平關已有萬裏之遙。一路下來,他也對自己所在的國家疆域,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之前淩山隻知道,他所在的國家叫做黎國,可對整個黎國的疆域卻所知不多。
據路上結識的一位書生說,淩山所在的太平關城,位處黎國東側邊陲,從太平關往西行三萬裏,能到達黎國都城——黎京。
自黎京再往西行萬餘裏,是黎國最西側邊陲所在,據說黎國西側與兩個小些的國家——留須國和百黔國相鄰,這兩個國家與黎國世代交好,自黎國立國數百年來,從未聽說過有何戰事發生。
而東側相鄰的莫國,實力卻與黎國不相上下,兩國之間打打和和,每隔個三五十年,便要做過一場,而最近的一場交戰,便發生在幾年前的太平關一帶。
整個黎國東西距離共計四萬餘裏,南北寬約萬餘裏,南北兩側均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東側的莫國與黎國不同的是,莫國除西側與黎國以陸路相通外,其餘三麵均被大海所阻。
那書生還聽聞,莫國最東側,好像全是由那無數星羅棋布的海中島嶼組成,麵積足可占到莫國麵積的三分之一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