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懂學生心理需求,激發語文學習興趣(2 / 2)

三、滿足他們需求合作的需要,體驗共同分享的樂趣

語文興趣的培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從感知學習情趣,產生足夠的樂趣,引導學生不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活動持久的興趣。學生零散感知語文學習的情趣應是對語文的初步感性,上升到真正的興趣養成——較高層次的理性階段,由單一的參與到積極主動的合作探討,是學生對語文學習情感的強化,也是興趣的鞏固,更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麵發展。初中學生也有較強的合作需要,他們希望在交流探究中感知彼此的需要,得到對方的認同,學習借鑒他人的長處,以求得到更多幫助和認同。語文教學需要滿足學生這種心理需要,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全麵發展。教師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合作探究,為他們提供一定的問題或者探討話題,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突出他們的自我主體地位,開展各種形式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形式,在共同經曆中交流思想方法,引發情感共鳴,分享語文學習的樂趣。

四、滿足學生成功體驗的需要,成就學生成就的學習誌趣

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需要養成穩定的興趣,甚至讓不少學生把語文學習發展成為自己的誌趣,更好地學習中國語文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精神。語文教學需要讓學生找到樂趣,更需要從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價值認同感,找到自我價值,把語文變成自己的誌趣,終身喜愛和研究。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成功體驗心理需要考慮,更多地滿足他們的成功體驗心理需要,用語文培養他們的學習誌趣。教師充分尊重並滿足他們的成功心理需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和參與活動中得到更多的成功,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增強他們的滿足和成就感,他們學習起來就會樂此不疲,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層次激活潛在的語文學習誌趣。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需要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認真研究他們的心理需求,真正讀懂學生的心理,滿足他們的各種願望,不斷從語文學習中獲得知識技能、審美享受、精神愉悅,不斷提升他們的精神層次,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鄒林花. 如何讓初中語文課程綻放活力【J】. 文學教育(中). 2011(04)

【2】王正軍,高秀鈴. 關注學生心理需求的實踐與思考【J】.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