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人隻是關注疾病卻不懂得關心健康,也就是說,很多人在疾病發生之後,什麼事業啊、理想啊、價值啊全都停頓下來,甚至不惜把自己多年的積蓄拿出來,一心一意的撲到對抗疾病這項“事業”中來,而當自己還處於健康狀況的時候,卻不知道花點心思來維持這種健康,隻知道一味的去磨損、摧殘、透支自己的身體。這正應了那句話:一件東西,當你擁有它的時候覺得它一文不值,隻有當你失去之後才倍感珍貴,而這件東西就是我們的健康。
事實上,古代的中國人是非常注重養生保健的,我們很早便提出了“良醫治未病”的著名理念,而這一理念也一直影響著祖國醫學的發展。可是,為什麼到了近現代這種理念卻被顛覆了呢?大家寧可將大把的時間與金錢花到治病上,也不肯抽出一點點時間用到養生保健上。追根究底,這與西方醫學的進入有很大關係。
西醫主張“治”,被病毒感染沒有關係,用藥物就能把它殺死;心髒不好也沒有關係,換一個就可以了。於是,人們就會產生這樣一種觀念:生病沒有關係,交給醫生就可以了。然而,我們卻沒有想到,當用藥物將我們體內的病毒殺死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承受了同樣的傷害;當我們把自己的心髒換掉之後,我們的身體的其它器官卻不能和這個“外來者”和諧相處;當我們把自己交給醫生的時候,也就把自己的一切放在了別人手中。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中醫這樣好,為什麼還會被西醫取代呢?這裏的原因是複雜的,既有曆史的原因,也有醫學自身的原因,而就醫學自身的原因來說,主要有三點:首先,西醫的確有其過人之處,它在外傷治療等領域的確是中醫所不能及的;其次,西醫相對中醫而言,療效更為迅速、直接,很多人治病抱有投機心理,覺得西醫快刀斬亂麻很快就把問題解決了,但事實上“快”不一定“好”,快的弊端就在於它在治病的同時,也損害了我們自身的機能;第三,中醫人才的培養往往是很漫長的,過去我們一直采取“師帶徒”的形式,幾十年才能培養出幾個人才,根本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於是很多隻知中醫皮毛的人便魚目混珠,結果出現了很多庸醫,從而把中醫帶入了絕境,而西醫則不然,隻要用幾年的時間便可以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專業素養的醫生,這正是西醫迅速發展的根本動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西醫的弊端不斷出現,人們對中醫的信任逐漸加強,中醫又開始複興。然而,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都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健康。我們每個人都有健康的權利,但我們卻不能把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給醫生,在我們的健康之路上,醫生隻能起到指導與輔助的作用,無論從現實還是就健康本身來說,這都是無可爭辯的。就健康來說,醫生不是神仙,再好的醫生也隻能治病,不能治命,目前很多“絕症”正是這種狀況的體現,所謂“絕症”,實際上就是醫生治不了的病。另外,就現實來說,西醫的弊端我們已經知道,而中醫在人才上是不可能滿足社會龐大的需求的。因此,我們隻能自己來“治未病”,通過養生保健的方法,在自己還處於健康狀況的時候維持住這種健康。事實上,這是最合理也是最簡單、有效的健康法則,它不僅省了我們的時間與金錢,更重要的是能夠使我們免受疾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