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獨立學院新聞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教育園地
作者:張萍
【摘 要】本文從我國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其在新聞人才培養方麵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方法:構建多元化培養目標,健全以實踐性教學為中心的教學體係,提升師資隊伍的實踐性教學能力,加大資金投入,滿足實踐性教學需求。獨立學院的新聞人才培養應區別於普通高校和高職高專,尋求一條適應社會和時代進步的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獨立學院 新聞 人才培養
當今世界,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與網絡傳播的迅猛發展,不同媒體之間的界限逐漸消失。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聞教育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合格的新聞傳播者,這不僅是高校新聞專業麵臨的一個嚴峻考驗,也是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生存和發展的一個巨大挑戰。
一、我國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發展概況
獨立學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製、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它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本科學曆教育,是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體製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殊的辦學機製與模式,自1999年6月出現以來為發展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事業、促進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全國已有300多所獨立學院,許多都開辦了新聞傳播類專業。以獨立學院最多的湖北為例,31所中的15所開設了新聞專業,浙江獨立學院的新聞畢業生已經占該省新聞傳播類畢業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①獨立學院新聞教育已成為我國新聞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目前我國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的模式來看,主要為三種:
第一種是以傳媒人才培養為主體的獨立學院的新聞專業。如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等。這些學院以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為主導方向,辦學特色鮮明,已形成良好的社會聲譽。
第二種是專業性學院辦的新聞專業。如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中南財政法大學武漢學院等。這些學院的新聞專業利用特色專業的優勢資源,培養財經、法製、體育等方麵的專業型新聞人才,教學中注重學科交叉、文理滲透。
第三種是綜合性學院辦的新聞專業。這類學院的新聞專業多為人文專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有的獨立為係部,有的從屬於人文或中文係部,人才培養方向寬泛。
二、我國獨立學院新聞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胡正榮在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成立80周年慶典上的演講指出,全國新聞傳播教育麵臨的最大困局是千校一麵、千院一麵、千係一麵。獨立學院新聞人才的培養也存在這樣的誤區,照搬和複製普通高校的培養目標、方式和手段,從課程設置到教學管理,缺乏自身特色,難以與普通高校形成錯位。
1、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許多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中都提出為各級報社、企事業單位等相關行業領域提供新聞、宣傳方麵的應用型或實踐型人才,這與普通高校新聞專業的定位非常類似,略有差異的是普通高校新聞專業人才主要麵向省級、國家級新聞媒體,獨立學院新聞專業人才則主要麵向地市級、縣級新聞媒體。由於人才培養目標的接近,獨立學院培養出來的新聞人才除了整體實力比普通高校低外,缺乏鮮明的特色。
2、實踐性教學落實不夠
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的教學體係與普通高校沒有太大差別,以新聞理論和實務方麵的課程為主,新媒介技術運用方麵的課程開設較少。重視學生運用傳統媒介采寫新聞的能力培養,但由於相關教學設施的不完善或師資力量的欠缺,實踐性教學中學生聽得多做得少,實習、實訓的力度和方式均不及普通高校。
3、師資力量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