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笑林廣記”上有一則故事,說兩個窮人在一起做夢,一個問:“將來有一天,你當皇帝了,你打算做啥?”“我要吃飽了睡,睡醒了吃。”“你真是呆子!”發問的人說:“要是我的話,我要吃了又吃,哪有時間睡覺啊!”
對於天天吃飽飯的人來說,上麵的對話是個笑話,可是對許多“窮措大”來說,天底下再沒有比吃更重要的事情了。食物與健康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並且不可回避的問題,必須引起每個家庭每個人的高度重視,
在食物空前豐富的今天,當人們麵臨各種選擇時,卻又顯得有些茫然——怎麼吃,吃什麼,吃多少?諸如此類的問題對很多人而言還遠未解決。於是,“如何吃”、“如何吃得好”、“如何用吃來療養疾病”開始成為新的飲食潮流。均衡、合理的飲食不僅可以確保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它還能對我們身體的種種不適和潛在疾病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有時可能比藥物更有效。因此,我們的飲食追求,不僅僅是吃得舒服,更要吃得健康、吃得明白、吃得有效。
中醫認為:“藥食同源”。食物療法,是我國醫藥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漸成長起來的一種療法,是人類極其寶貴的財富,具有很高的醫療和保健價值。“藥食同源”或“食藥兼用”,自古為我國的醫家、養生學家、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所重視,相信其應用範圍將會越來越廣泛,在醫藥學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疾患,將會在享受美味佳肴之中悄然消失。
與藥物相比,利用食療來防止疾病具有很多優點:食物屬性平和、來源易得、平穩安全。以食代藥,無病能預防、有病可控製、緩解,輕病則痊愈,重病則改善症狀,減輕痛苦,對慢性病、老年病、身體虛弱及病後補虛調理尤為適用,可達到防止疾病、調和氣血、平衡陰陽、養生延年的目的。
所以,食物就是人們最根本的養生療疾手段,是人類健康之本。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攝入的食物,既是營養品,也是保健品,是“藥品”。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曾經說過:“安身之本,必須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古希臘著名醫生,歐洲醫學奠基人,被尊為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也說過:“你的食物就是你的醫藥!”因此,《黃帝內經》中有“五穀為養,無果為助,五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氣”的說法,這充分說明了飲食養生的重要性。食物上就是人們最根本養生之本。總之,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與飲食調養方麵,用食物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調節和改善機體的生理功能,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性,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性,減少或抑製致病因子對身體的傷害,達到預防疾病或促進病體康複的目的。
總之,食物不僅蘊涵著各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更具有治療疾病、延緩衰老的作用。要想使食物對疾病的治療起到積極作用,就要懂得什麼疾病選擇什麼食物。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季節,所選用的食物應當是不同的。如果所選擇的食物與疾病、人群、季節不當,那麼就違反了科學的飲食之道,人體的營養就會失去平衡,疾病也就會隨之而來。本書以健康安全為基準,以滿足人們對采用平常飲食中的各種食物就能達到祛病養生保健為目的,總結那些由於飲食不當而引起疾病的病因,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五穀雜糧類、蔬菜類、野菜類、水果類、畜肉蛋奶水產類、調味品類、花草茶飲品等小食物,從中醫角度分析性味功能、功效主治、食療作用、傳統的附方驗方等方麵,全麵、準確、生動舉例講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希冀本書能為您跟您的家人帶來健康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