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智庫
作者:宋淑娟
摘要:上市公司所實現利潤的去向一般有三種:擴大投資、償還債權人借款、向股東分配,公司選擇何種方式,最終取決於經營者、債權人及股東三者之間博弈的結果。一直以來,經理人的代理成本居高不下、債權人對收益的固定要求以及股東對利潤分配的渴望三者之間複雜交織,中小股東往往首當其衝,利潤分配的顯失公平,中小股東也隻能忍辱負重。本文基於利潤分配顯失公平的社會現實,簡單剖析現狀形成的原因,進而提出完善利潤分配的粗淺建議。
關鍵詞:利潤分配代理成本股權結構
一、上市公司利潤分配顯失公平的現狀及原因
1.利潤分配顯失公平的現狀。(1)利益過度留存,沒有充分重視小股東的利益。我國部分上市公司已經具備派現能力卻不給投資者分紅,現金充裕的公司,卻以資產置換麵臨大額資金支付的壓力為由不進行任何分配,即使部分公司業績可圈可點,股利的分配也是蜻蜓點水、淺嚐輒止,與活期存款利率相差無幾。
(2)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弱,股利政策的短期性,股東也隻能“望梅止渴”。投資者的利益被忽視,加之股利政策缺乏利潤支撐,所承諾的股利政策也隻能是“文字遊戲”,更不用談其穩定的支付率,這也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我國資本市場中久治不愈的“頑疾”,此疾不除,資本市場不可能健康發展。
(3)股權結構不合理,控股股東一股獨大,肆意侵吞小股東的既得利益。控股股東往往打著擴大投資需要的幌子,少分或者部分股利,不履行已做出的股利分配承諾,其真實目的還是維護自己的利益。
(4)股利收益率較低。據對深滬上市公司1992-2004年間的相關資料的統計分析表明,這一階段派現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接近50%,應該說,這一比率還是不低的。在目前股票定價基本采用市盈率定價法的環境下,我國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在50倍左右。即使按50%的股利支付率計算,則實行派現的上市公司的實際股利率在1%左右。如再把不分配公司也考慮進去的話,上市公司的總體股利率更低。
2.導致股利分配現狀的成因。(1)宏觀經濟與政策的變化影響著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在良好的經濟形勢下,政府主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鼓勵銀行貸款給企業,融資渠道暢通,企業可以擴大投資,上市公司經濟效益較好,現金流較為充裕,現金股利發放比例大幅上漲;而一旦經濟發展過熱,國家則實行緊縮的金融政策,在缺乏現金流的情況下,公司不可能借款發放現金股利。
(2)股權結構不合理,大股東在股利政策上的權利濫用。控股股東在獲得了控製性權益後,他們更關注公司的長遠發展,對派現的需要不如小股東強烈,這使得占有利地位的股東就可能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分配方式。
(3)證券市場不成熟,監管滯後扭曲了股利分配政策。股票價格起伏跌宕,股利收益率低下,投機收益遠遠高於持股期間的收益。投資者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持有期間公司經營成果的收益,而是為了獲得短期的投機收益。這樣,原本經營不好的公司由於其股價的大起大落,投機者往往還能獲利,已經嚴重虧損而退市應的公司卻依然在交易,背離了市場機製。
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對策
1.加強製度層麵建設。(1)以法律法規的健全為保障,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完善股利分配政策。法律是一切行為的準繩,股利分配政策的完善也需要在政府的指導下逐步推進,設置不可逾越的底線,既要使企業在市場經濟下充滿競爭的活力,又要使企業兼顧投資者的利益,既要使企業在既定的法律框架內自由經營,又要促進資本市場的不斷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