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惠特曼與狄金森愛情觀中的“美國精神”解讀(2 / 2)

·文化藝術劉曲:惠特曼與狄金森愛情觀中的“美國精神”解讀二、狄金森超俗的愛情觀

美國著名隱居女詩人狄金森一生都未曾走入婚姻的殿堂,但這並不意味著詩人的內心沒有愛情,沒有對愛情的向往和憧憬。恰恰相反,從未結過婚的狄金森比任何人都更懂得愛情的滋味,更能真切地體會愛一個人內心的甜蜜與焦灼,也更知道被愛的幸福與徘徊。從她不同時期的作品分析來看,對狄金森的感情世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沃茲沃斯牧師和羅德法官。1854年,年輕的狄金森結識了比自己大十七歲的沃茲沃斯牧師,他們一見鍾情,從此以後便保持著密切的書信往來。在和沃茲沃斯交往的過程中,狄金森感覺每一分鍾都沐浴著愛的陽光,這讓她感到無比幸福。但因為沃茲沃斯早已有妻兒,因此,他們的愛情一直僅限於精神和思想上的溝通。但即使如此,狄金森也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幸福的,起碼在情感上她有了終身的依伴。後來,沃茲沃斯的去世給了狄金森很大的打擊,她身陷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她甚至在詩歌之中稱自己為“乞丐”來描述自己在精神和情感世界中的空虛。在隨後的詩歌中,詩人這樣寫道:“為什麼我愛你,先生?因為——風,從不要求小草回答,為什麼他經過她就不能不動搖。因為他知道,而你,你不知道——我們不知道——我們有這樣的智慧也就夠了。閃電,從不詢問眼睛,為什麼,他經過時,要閉上——因為他知道,它說不出——有些道理——難以言傳——高尚的人寧願,會意——日出,先生,使我不能自己——因為他是日出,我看見了——所以,於是——我愛你——”[3]很明顯,狄金森認為自己愛上沃茲沃斯就如同風吹過小草會搖擺,閃電劃過人就會閉上眼睛一樣的自然,這種“難以言傳”的愛讓狄金森刻骨銘心,讓愛的境界升華。

進入不惑之年的狄金森遇見了生命中的第二個重要男人,他就是羅德法官。或許是被其高雅的舉止,幽默的談吐和些許領袖般的氣質所深深吸引,或許是因為狄金森在羅德法官的身上找到了曾經沃茲沃斯的身影,在詩人的心中燃起了對羅德法官的愛情之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詩人那一階段的創作,這位五十多歲的女詩人筆下竟洋溢著少女般的天真與淘氣。他們的愛情是真摯的,但兩人終因對愛情的不同解讀而未能成為夫妻,但羅德對狄金森的影響也是極大的。在羅德法官離開人世的兩年之後,狄金森也悄然離開了這個世界。

結語

無論狂放,無論超俗,惠特曼與狄金森是偉大的,他們代表了美利堅民族形成時期的美國自由精神。惠特曼選擇了純粹而博大的愛,這種博愛可以不受年齡甚至性別的約束。狄金森選擇了超俗而自由的愛,這種自由不受宗教、家庭、婚姻、甚至是倫理道德的束縛。他們共同推進著美國的曆史邁向自由之路。

參考文獻:

[1][2](美)惠特曼. 草葉集[M].李野光,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67,82.

[3](美)狄金森. 狄金森詩選[M].江楓,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