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生命運動周期規律呢?說來也很簡單,就是如果按7歲為一周期算,即第8年起的那幾年就要注意,如你過了五個生命運動周期,即你已年屆35歲,那麼在36歲及其後一兩年內就要注意。按8歲為一個周期,如果你活了9個8年,即已72歲,“健康減弱年齡”已過,73歲新的周期開始了,激情要回升,身體各部分負擔會加重,稍不注意,就會使病情加重,甚至一病不起,真的給“閻王”招了去。人活到了73、84高齡,身體各器官本來就已“嚴重衰退”,如果再讓“健康狀況減弱年齡”周期“暗算”上,那就在劫難逃。

那麼誰應該按7歲的周期算,誰應該按8歲的周期算呢?《黃帝內經》中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麵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麵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麵焦,發鬢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

上麵兩段話是在講女子和男子在各自的生命周期中發生的變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女子代表陰,其生命節律以七為一個階段;男子代表陽,其生命節律以八為一個階段。所以說,女子要以7歲為一周期來算,男子則要以8歲為一周期來算。

承襲《黃帝內經》的中醫內求之道

《本草綱目》承接了《黃帝內經》的醫道,《本草綱目》中的養生智慧,就是對《黃帝內經》養生智慧的繼承和發揚,它們的精神主旨都是注重內求,從人體自身尋找健康和長壽的奧秘。

《本草綱目》雖然輯錄了眾多藥方,但它並不倡導有病就趕快吃藥,求助於藥物,而是告訴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預防上,怎麼能夠不生病,而不是有病了怎麼去對付。所以,它講內求,向內看,回歸人體自身。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裏,健康長壽要靠自求才能實現,這就是養生的要義所在。如皋的老人們沒有一個是靠著四處求醫問藥長命百歲的,他們能夠長壽都是通過順應自然、頤養身心求來的,這就是內求。

但是,世代以來,能夠潛心內求的人總是少數,很多時候人們還是願意相信存在神奇的靈丹妙藥,吃上一粒便可長生不老,結果,中國曆史上有二十多位皇帝因吃所謂的“靈丹仙藥”致死。內求需要很強的意誌力,需要一種敏銳的感受和領悟,而相比之下,借助醫療器械得出一個數據,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哪怕是需要很多煩瑣的檢查,要吃苦口的藥物,這也比內求要省事得多。

也有人會說:內求,什麼是內求?這太虛了,沒有什麼標準,沒有什麼界定,怎樣才是內求呢?現代人追求效率,內求看不到即時的效果,還不如病了就來點藥,很快就不難受了,多有效啊。更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中醫也很浮躁,病人找他,他根本就不望聞問切,而是簡單地問兩句,就直接開藥,完全偏離了中醫的軌道。

當然,這並不是在教唆大家,生病了之後不去看醫生,也不吃藥,而是告訴大家在生病之前就懂得內求,好好養護自己。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中醫;思考一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經曆了無數次的戰爭、災難、瘟疫,為什麼沒有滅亡,為什麼能夠一直延續下來;思考一下在西醫還沒有出現的時候,人們是怎樣看病治病的。

第三節 事在人為——活不到天年,錯不在天而在人

李時珍如是說:煉仙丹不如善養生

長生不老是很多帝王的夢想,從秦始皇開始,帝王們就豢養了大批神仙方士。他們為皇帝煉製“仙丹”,據說吃了仙丹就可以長生不死。不隻是秦始皇有這樣的癖好,唐太宗也對神仙方士的“仙丹”充滿了興趣,而他的身體狀況卻因為這些“靈丹妙藥”而每況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