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少吃飯,多吃菜,飯沒有營養,營養都在菜裏,這種觀點從表麵上來看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從科學營養的角度來看,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身體健康極其不利。
米飯以及麵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我們身體所需的主要“基礎原料”。在合理的飲食中,人一天所需要的總熱能的50%~60%來自碳水化合物,如果我們每頓都少吃飯、多吃菜,那麼就不能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滿足人體的需求,長期下去,人就會營養不良,疾病也會不請自來。
有的人為了減肥,就盡量少吃飯、多吃菜,甚至光吃菜、不吃飯,這也是不可取的。肥胖的根本原因在於攝取熱量過多而消耗過少,造成熱量在體內的過度蓄積,產生熱量最多的營養成分是脂肪,所以胖人往往在食量過大、吃肉過多而運動過少的人群中產生。單從飲食上講,米、麵等主食中含有的脂肪成分並不算多,而往往由副食中的油和肉類中獲得。多吃蔬菜不是壞事,但大部分蔬菜要用油烹調才可口,這樣不僅容易造成熱量蓄積,達不到減肥的目的,而且吃下去容易得病。
按照中國人的體質狀況,一個成人每天應當至少吃6兩米飯,否則,長期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的菜,極容易得高血壓、心血管病和肥胖病。即便沒有,亞健康也會悄悄襲向你。所以,我們一定要拋棄“少吃飯,多吃菜”的觀點,科學合理地搭配主食與副食。
要想腸胃不累,就要幹稀搭配
張大爺看到鄰居家的小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的,特別羨慕,因為他的小孫子一上飯桌就鬧脾氣,總說飯菜幹巴巴不想吃,吃不了幾口就把碗筷撂到一邊了,結果看起來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鄰居教給張大爺這樣一招,每餐多做一些美味的鮮湯,讓孩子幹稀搭配著吃。張大爺試了試,小孫子吃得果然多了。
平時吃飯時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米飯配炒菜吃起來總覺得幹巴巴的,不易下咽。倒不如做些精美的麵食,再配上幾款鮮湯,幹稀搭配,胃腸就覺得舒服多了。
當然,人也不能光吃流質食物。如果光吃稀飯、豆漿、菜湯、米湯等稀食,人體攝入的能量就會不足,也就不能滿足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長期食用單純的流質食物,還會使人的咀嚼功能退化。所以,吃飯一定要做到幹稀的合理搭配,這樣既補充了水分,又增進了人的食欲,還能讓食物容易消化吸收,真是一舉三得!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強調人們在平時飲食時要注意幹稀搭配。
當然幹稀搭配不是讓大家用湯泡飯,實際上需要提醒大家一下,湯泡飯不宜吃。有些人喜歡吃飯時將幹飯或麵食泡在湯裏吃,這種飲食習慣不利於健康。我們咀嚼食物,不隻是要嚼碎食物,便於咽下,更重要的是要讓唾液把食物充分濕潤,因為唾液中含有許多消化酶,有幫助消化、吸收及解毒的功效,對健康十分有益。而湯泡飯由於飽含水分,鬆軟易吞,人們往往懶於咀嚼,未經唾液的消化過程就把食物快速吞咽下去,這無疑會加重胃的負擔,日子久了容易導致胃病的發生。所以,常吃湯泡飯是不利於健康的。
飲食“鴛鴦配”,合理才成對
食物的營養搭配對留住食物的營養成分很重要,搭配得好,不但有利於人體很好地吸收其營養成分,使營養價值成倍增加,而且可以減少其中的副作用。相反,如果搭配得不合理,就會在人體內引起一係列不良反應,使人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吸收大大減少,對身體造成損害。比如,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就不能和甲殼類食物小蝦、對蝦等同食,否則維生素C會使甲殼類食物中的五價砷化合物轉化為有劇毒的砒霜,砒霜中毒會致死。所以,在日常飲食中一定要注意食物搭配要合理,下麵就為大家推薦幾種稱得上“鴛鴦配”的飲食搭配方案。
1.鴨肉配山藥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滋陰,具有消熱止咳之效;山藥的補陰功效更強,與鴨肉同食,可除油膩,補肺效果也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