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當代名家獨門抗衰益壽功(4)(1 / 3)

平補酒

【原料】肉蓯蓉50克,枸杞子25克,巴戟天25克,菊花25克,糯米1000克,酒曲30克。

【製法】先將糯米蒸熟,瀝半幹後入酒壇,再將諸藥加水煎至1000毫升,待冷後將藥汁、糯米、酒曲三者充分攪勻,密封,置保溫處21日後即可啟封,品嚐酒漿,若味甜,表明藥酒已熟,過濾,取清液裝瓶備用。

【用法】每日服2次,早、晚各空腹飲服15~30毫升。

【功用】補益肝腎,滋陰生血,益精明目,健身延壽。

【來源】《遵生八箋》

【按語】“平補”的意思是指不偏不倚,無辛燥、無寒涼、藥性平和。除糯米外的四物都有滋肝腎,調陰陽的作用,而且藥性平和,平時亦可用作保健之品,久服可獲強身健體,卻病延年之效。

四補酒

【原料】柏子仁、何首烏、肉蓯蓉、牛膝各30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上藥加工切碎,入淨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封固,置陰涼處,每日搖晃數下,春夏10日,秋冬20日,澄清即得。

【用法】每日服2次,每次服10~20毫升。

【功用】補肝腎,益氣血。

【來源】《聖濟總錄》

【按語】對於肝腎虧損,精血不足引起的心慌氣短,神疲乏力,夜難安寐或早泄遺精,久婚不育,須發早白,腿膝無力之早衰,及年老體衰等病,日久自可見功。

五精酒

【原料】枸杞子50克,鬆針60克,白術40克,天冬50克,黃精40克,白酒2500毫升。

【製法】枸杞子、鬆針、白術(搗碎)、天冬、黃精(切薄片),同浸入白酒中,30日後去藥渣(藥渣可再用白酒1000毫升浸泡)備用。

【用法】每日服2次,每次服10~20毫升,或隨量飲之,以不醉為度。

【功用】補肝腎,益精血,健脾祛風。

【來源】《外台秘要》

【按語】本方原來的做法是用糯米、酒曲同上述藥物一起釀造而成,方法較為繁瑣,不便於製作,將其改用白酒浸泡,基本療效不變。

女貞子酒

【原料】女貞子100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女貞子洗淨、曬幹、搗碎,浸於白酒之中,10日後過濾去渣取用。

【用法】每日服1~2次,每次服10~20毫升,或依據酒量酌飲,但以不醉為度。

【功用】滋補肝腎,烏發明目。

【來源】《本草綱目》

【按語】女貞子一品,價廉易得,然而中醫對它十分重視,《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上品,稱其“主補中,安五髒,養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輕身不老”,李時珍更稱讚它“是上品無毒妙藥”。對耳鳴,腰膝酸軟,須發早白,目暗不明皆有良效。特別是在增強機體抵抗力和抗老防衰方麵,作用更為明顯。

萬壽藥酒

【原料】紅棗300克,全當歸30克,石菖蒲、川鬱金、五加皮、陳皮、茯神、麥冬各15克,紅花7.5克,白酒3500毫升。

【製法】將諸藥切碎裝入紗布袋中,與白酒一起置於容器裏,密封,隔水煮2小時,然後埋入土中5天即成。

【用法】早晚各一次,每次飲服20毫升。

【功用】補脾胃,益氣血,安心神。

【來源】《奇方類編》

【按語】少量常服,有延年益壽之效果。

神仙枸杞子酒

【原料】枸杞子75克,生地黃50克,大麻子(火麻仁)75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先將大麻子蒸熟,攤開晾涼,與生地黃、枸杞子拌均勻,放入絹袋,浸入白酒中,密封。春夏浸7天,秋冬浸14天,即可取用。

【用法】隨量飲用,可每日早晚各一次。

【功用】補肝腎,滋陰血,潤腸通便。

【來源】《太平聖惠方》

【按語】此酒在明朝的《鬆崖醫經》中被稱為“秘傳三意酒”。年老體虛之人,常飲本酒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單方地黃酒

【原料】生地黃60克,黃酒(或白酒)500毫升。

【製法】取生地黃切成薄片,或取生地黃飲片,放入淨壇中,倒入黃酒封固,浸7天以上即可。

【用法】每次飲用15~20毫升,以臨睡前飲用為佳。

【功用】滋陰養血,舒筋通脈。

【來源】《飲膳正要》

【按語】單獨用生地黃來製成藥酒,雖然簡單,卻是從唐朝就已著名。凡脾虛有濕、腹滿便溏及陽虛怕冷者忌用。服用期間勿食貝母、芫荽、蘿卜及萊菔子。

菖蒲酒

【原料】石菖蒲、白術各100克,白酒1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