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不是目的,健康著長壽才是幸福的真諦

平時,我們在祝福親人和朋友時常會說上一句“保重身體,長命百歲”。其實對於現代人而言,壽命相比以往已經提高了很多。古人在詩中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能活到70歲的人太少了。但隨著公共衛生水平的提升、營養狀況的改善及傳染病大幅度降低等,七、八十歲的老人在生活中變得很常見。

我在新疆的時候,遇見了幾位老人,盡管他們的歲數都已超過百歲,但仍然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清晰,甚至有的老人還長出了黑發,出現“返老還童”的跡象。看到這樣的老人,心中除了羨慕和敬仰之外,更多的是感慨。因為,生活中多見與此相對的另外一種現象,即許多人在四五十歲時,就已百病纏身,一臉未老先衰的征象。盡管我們的平均壽命延長了,但很多人的生命質量卻大幅度縮水。

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的人雖年逾古稀,卻仍然思路敏捷,行動自如,精神矍鑠;而有的人剛過半百就出現眼目昏花、精神委靡、彎腰駝背的明顯衰老跡象。身在養生保健這個行業,我對於這一現象也做過很多的研究。論及這種在衰老過程中表現出的明顯差別之產生原因,可以概括地分為先天和後天兩個方向。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一個人從父母、家族那裏繼承的遺傳基因,比如家族成員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遺傳背景,有無長壽基因。後天因素主要是自身的起居習慣,包括飲食、居住環境、工作壓力等對健康的影響。有的人雖然沒有長壽基因,但是通過個人積極進行營養、生活、運動、心理等方麵的修正,預先做好健康準備,也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相反,即使有長壽基因,如果整天抽煙、酗酒,吃垃圾食物,生活日夜顛倒等,那麼早衰也是很快就會出現的。

抗衰老,從字麵理解,其實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抗老”,而另一個則是“抗衰”,也就是說,它不隻是延長人的壽命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們的生命質量。相信不管你是18歲還是80歲,對長壽的期望一定是無病無痛、精神奕奕、活力充沛的“長命百歲”,而絕不是在生病、痛苦、失能中度過的“床命百歲”。可惜,生活中仍有很多人肆無忌憚地揮霍健康,“坐以待老”,生病後隻是依靠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卻不懂得自己去爭取健康的革命。有些人即使長期維持著生命,卻毫無生命質量可言,隻能借助於藥物和先進儀器等勉強維係生命。一般來說,我們都喜歡“活得長,死得快”,而如果我們隻是將目光放在後期疾病的治療上,那麼就會造成“活得長,死得慢”的局麵,不得不長期忍受病痛的煎熬。

麵對年齡的不斷增長,衰老的一步步逼近,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對於這個問題的深入研究,使我越來越深切地感覺到“抗衰老”對於我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意義。有一段時間,我除了繼續攻讀醫書探求抗衰老的方法,還廣泛深入社會,結交了很多醫界朋友以及長壽老人,這些經曆能夠讓我更深入地思考當今許多人出現早衰的問題。目前,我在進行日常工作之餘,還把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養生之道的傳播中。在本書中,我通過分析衰老的原因,根據種種表現,“對症下藥”,告訴你抗衰的措施。我希望能將自己積累、探索的抗衰老方法,以最簡單、最輕鬆的形式呈現給更多的人。

衷心祝願每個人能長命百歲,同時更希望每個人都能健康地長命百歲!

抗衰老,一場速度的較量

時光流逝,不可逆轉。衰老是每個人不想麵對卻又不得不麵對的事情。然而,人類自有其不肯服輸的本性,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追求一種更加健康、更加長壽的生活方式,正像一場與時間和自然規律的長期角力;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則如趙先生新書的書名一般,是場“一生的抗衰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