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做自己的醫生(2)(1 / 3)

(二)氣功

1.做內養功,即吸—呼—停,默念“安靜—舒暢—放鬆”。每次30分鍾。

2.自發動功。

3.可選用下列各功法

(1)a.坐位。兩腿伸直並攏,足尖向上,雙手交義,掌心向外,貼於胸前,低頭觀臍?身體前屈,兩手向足做推的姿勢。配以呼氣,推盡即返回。掌心翻轉向裏,配以吸氣。反複36次。b.做三線放鬆功(見第47貞)2~3個循環後,放鬆氣管。吸氣時意想氣管膨脹,呼氣時默念“鬆”字,做20~30個德環。c.叩齒、攪舌、咽津(唾液)3次,幾呼鼻吸,呼氣時默念“四”字,5~10分鍾。然後靜坐20分鍾左右。

(2)按揉足三裏、三陰交空各1分鍾。

(3)雙手掌摩腰脊腎區。至發熱為止。

(4)站立,向前微微彎腰,轉體時,雙手輪流拍打胸部,2分鍾。

(5)站立位,雙手放在兩側腋下擠壓胸部;彎腰時雙臂交叉束胸擠壓胸部。臥位時抱膝擠壓胸部,各1分鍾。

(三)按摩

哮喘發作期,或症狀略輕者可輔以下列寬胸理氣之法。

1.雙手相對摩擦發熱,沿鼻翼兩側搓擦,並可點按鼻翼兩側。

2.按揉風池丸應有酸脹感。

3.推擦大椎穴,發熱為度。

4.平臥或半臥,四肢放鬆,以手指在對側的肋間隙來回推摩,直線推進或螺旋式推揉均可,各30遍。

5.雙手擠壓胸部,幫助呼氣,雙手擠壓腹部,幫助呼氣。每組各1分鍾。

6.從胸骨頂端(天突穴)推揉至胸骨下端(劍突穴),反複10遍。

7.沿胸大肌走行方向揉按,以胸部發熱為好。再以手掌摩胸。

在緩解期,可堅持作益氣固本之功。

8.以上腹、臍腹部為中心,逆時針方向按摩200次。以腹部發熱。透過深部為好。

(四)食養

本病急性發作時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以免增熱生痰;病情平穩時,則宜食滋補性食物,以補腎納氣。

1.豆腐500克,麥芽糖100克,生蘿卜汁1杯。三者混和煮開。一天分數次服食,對肺熱喘咳有效。

2.取小冬瓜(童子冬瓜)1個,冰糖適量。將小冬瓜剖開,不去皮、子,填入冰糖,放入大碗中,隔水蒸熟。飲冬瓜木,一般l~2次即可使症狀減輕。本法適應於熱性喘咳。

3.粳米50克,蘇葉10克(紗布包)。先煮粥,粥將熱時放入蘇葉,再煮成粥。適用子寒喘者。用杏仁、貝母也可。

4.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同煮粥。適用於脾肺虛喘者。

5.人參2克,核桃肉3枚。兩物煎湯服之。有補腎益氣的作用,適用於喘咳緩解期。

6.每天取鵪鶉蛋3枚,沸水衝沏。加適量冰糖飲服。鵪鶉素有“動物人參”之稱,故本品營養價值很高,對哮喘病人有扶正固本的作用。適用於腎陰虛喘咳者。

六、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三天以上排便一次;或雖有便意,但便質堅硬,欲解不能,造成排便因難,且其主要原因是由於腸傳導功能失常,腸蠕動緩慢或因津枯腸燥,使幹而硬的糞塊在腸腔滯留所造成的。

(一)生活調理

1保持良好情緒,避免憂思氣結。

2.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不長期服用瀉藥。

3.多飲水、多吃富含纖維索的蔬菜和水果。少食煙酒及辛辣食物。

4.患有貧血或病後氣虛者,應補血補氣。

(二)氣功

1.自然站立,雙手交義放於腹部丹田處。深吸氣,待無可再吸時,將欲呼之氣吞人丹田。接著自然呼吸,再如前吞氣。意守丹田,想象吞入之,氣落人丹田。從第一次吞氣開始。從臍為中心,將腰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每分鍾30~40周。

2.仰臥,下肢屈起。兩手重疊放於小腹上,肛門放鬆,意守丹田。順、逆時針各摩腹36周。再以食、中、無名指置於劍突下,由上而下推至恥骨,36次。再兩手重疊於臍部,心靜體鬆,腹式呼吸,深吸氣(深而慢),輕提肛,吸滿氣後稍停數秒鍾,而後呼氣,放鬆肛門。反複3~18次。意守肚臍,從臍為中心,以意引氣,順、逆時針各轉36圈(圈由小到大)。

(三)按摩

1.仰臥位,兩手掌相疊,以肚臍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摩動約5分鍾。用力先輕後重。以腹內有熱感為宜。再按摩全腹約Z分鍾。

2.序手全掌置於下腹的左下方,右手掌麵置於左手背上,然後兩手同時用力由上而下推按2分鍾。

3.兩手五指分別對自己小腹的皮膚進行捏拿、輕提、抖動,5~7次。再用拇指分別按揉承山穴(小腿後腓腸肌端)1分鍾。

4.兩手拇指微屆,用關節突出處自上而下揉擦腰骶部脊柱兩側2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