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抗生素的生產工藝控製技術(1 / 2)

淺談抗生素的生產工藝控製技術

醫苑縱橫

作者:黃中傑

【摘 要】抗生素是臨床上應用最多的抗感染藥物,它能在低微濃度下有選擇地抑製或影響他種生物功能的有機物質。本文闡述了抗生素藥物的生產類型及其生產中的工藝控製技術。

【關鍵詞】抗生素;青黴素;生產工藝;控製

中國最早的抗生素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是由點青黴菌或產黃青黴菌產生。如今中國具有多家綜合性大型抗生素廠,醫用抗生素種類基本齊全,但半合成頭孢菌素的生產能力不足。1946~1956 年先後從土壤中尋找到由放線菌產生的氯黴素、金黴素、土黴素、製黴菌素、紅黴素及絲裂黴素 C 等。70 年代半合成抗生素迅速發展,獲得了新型抗生素如半合成青黴素和頭孢菌素類,具有耐青黴素酶、耐酸和抗菌譜廣等特點,為抗生素的臨床應用開辟了新的領域。青黴素是指某些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是製藥工業中一類重要原料藥。有些天然抗生素,經用化學方法可得到療效更高的半合成青黴素。青黴素是青黴菌在發酵代謝過程中的次級代謝產物,其發酵過程的控製要結合代謝調控的基礎理論進行,使產生菌的代謝變化以較低的能量為基礎,涉及到其分泌的各種酶所催化的生化反應,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

1 抗生素的生產

(1)氨基酸。中國用微生物發酵法代替麵筋酸水解法工業化生產穀氨酸,氨基酸都可用發酵法生產;隻有少數幾種氨基酸實現光學拆分,最終獲得高得率的L—氨基酸。

(2)酶製劑。 中國的微生物酶製劑發酵工業於1965年在無錫首先投產。當時品種雖少,但相關工業行業受益頗豐。1990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以安全菌株構建的凝乳酶基因工程菌投人工業使用之後,國外大型酶製劑生產公司的基因工程菌酶製劑於9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並建立了控股公司或獨資公司,銷售3個等級10多個係列的產品。

(3)有機酸。發酵法生產有機酸以檸檬酸、L—乳酸、L—蘋果酸和衣康酸等為主。

2 抗生素的工藝控製要點

2.1 生產工藝的控製方法

(1)發酵法。生產抗生素的主要工藝步驟包括菌種的製備、種子擴大培養、發酵液的預處理、代謝產物的分離純化、幹燥,最後製得產品。

(2)菌種。青黴素生產菌株一般為產黃青黴,菌絲體的形態分為球狀菌和絲狀菌。在發酵過程中,產黃青黴的生長發育可分為分生孢子的Ⅰ期、菌絲繁殖、原生質嗜堿性仍很強,原生質嗜堿性很弱、脂肪粒消失,形成個別自溶細胞出現為Ⅵ期。 其中Ⅳ—Ⅴ期是青黴素的分泌期,此時大量產生青黴素。

(3)培養基. 青黴素可以利用多種碳源,常選用玉米漿、精製棉子餅粉或麩皮粉,並補加無機氮源。前體可采用苯乙酸以防止前體對青黴菌的毒害,需要嚴格控製鐵離子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