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軀散佛力沉 化骨成舍利(1 / 2)

“師傅,什麼是修行啊?”

在通往天山口的道路上,一個四歲的幼童,操著甜脆的聲音在問身邊的老和尚。

“修行,人生而有缺,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不斷磨礪自己,補足自身缺陷,從而達到無缺。”老和尚看著遠處天山口,眼中有著無限的向往。

那裏,是通往佛國的路。

慧空老和尚是個行腳僧,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去到遙遠的佛國,去看一眼自己心中的佛。

可他走了一生,僅僅從華夏西南邊陲走到此處。也許窮盡他自己的一生都走不到所謂的佛國,甚至,他都不知道佛國在哪裏,也沒有人可以告訴他。

佛國,不現凡人之眼,傳說佛國在遙遠的天竺深處,可究竟在哪,誰也不知。

老和尚的臉上充滿了滄桑,歲月在他的雙頰刻畫下一道道溝壑。

“三兒,師傅撿到你的時候,才不過巴掌那麼大,轉眼你已經開始自己行走”老和尚嗬嗬笑道,拍了拍張三的小光頭,臉上的褶皺堆疊在一起,眼神中充滿溺愛。

“師傅老了,也許這輩子都到不了天山”看著那似乎就在眼前的天山,慧空在歎息,他知道,那兒還離自己還很遙遠,隻是天山太過雄偉,才在眼前顯化。

“你要記住,所謂修行,要以修為本,以行為要,一輩子都不要停下來”惠空知道自己這一生應該是無緣得見真佛,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張三的身上。

“師傅,三兒不懂,”張三用無辜的眼神看著老和尚。

僅僅三歲的他又怎麼能懂,慧空老和尚一輩子走過千山萬水,曆經千辛萬苦,磨礪自身,打磨惠空才知曉修行的含義。

沒有經曆過,怎麼能懂修行的目的,沒喲經曆,怎麼能懂修行的重要,更何況張三僅僅才三歲。

慧空老和尚笑著摸了摸張三的頭,有些許的歎息。

“三兒,不懂不要緊,你要記住,師傅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一天能去到那遙遠的佛國,見到我佛如來,但現在師傅可能去不了了,要是三兒長大了,一定要去看一眼,看一眼……哎”

話說到一半,慧空停下了,看著幼小的張三,眼中有些不忍。

“算了,老和尚我放不下的執念,何必又讓它困擾三兒呢,等師父離開的時候,三兒的路要自己走,一切唯心就好”

慧空最後這句話雖然是對張三說,可他知道張三聽不懂,能聽懂的隻有他自己。

佛家講四大皆空,放下執念,可慧空放不下要去佛國的執念,那是他一生的追求。

拉著身邊懵懂的張三繼續向前走,依然向著天山口。即使走不到,慧空也不想停下自己的腳步。

說是天山口,可哪裏有山口啊?天山在遠處看去就是一片連綿不斷的屏障,割斷了華夏大地與天竺。

傳說在天山某處有一缺口,過了這兒缺口就可以到達遙遠的天竺,追尋那佛的國度。可是否真的有人走出過這天山口,沒人知道。

慧空老和尚看著前方與天齊高的山脈,總覺得近了,卻怎麼也走不到。

就這樣日複一日的走著,又是四個寒暑過去,慧空覺得眼前的天山離自己與四年之前一樣遙遠,沒有絲毫變化。

現在他真的再也走不動了,生命之火已經燃燒殆盡,時日無多。

回憶自己這一生,慧空在很小的時候遇到一個行腳僧,跟著他一路向西,一生修習佛法,也一路救苦救難。

盡管自己是一介凡胎肉體,可慧空這一生自東向西而行,也用自身醫術與佛法解救了不少生靈。

現在他感覺,自己就要離開人世,心裏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張三。

“三兒,師傅這次真的走不動了,以後何去何從你獨自斟酌”

說完,還沒有等身邊急切的張三有什麼回應,慧空便盤膝在地,雙手合什,口誦佛號“我佛如來”生機斷絕。

張三看著已經圓寂的慧空老和尚,內心傷悲。

自從記事起,張三就跟隨慧空老和尚一路向西而行。

慧空教會他習字,傳授他佛經,告訴他“釋”的道理。

今日老和尚離開,盡管張三預料到慧空老和尚的身體已經撐不住了。可當慧空真的離世之時,他還是放不下,無法釋,無法做到平靜。

忍著眼中的淚水與內心的傷痛,盤膝坐在慧空身前,張三吟誦慧空交給自己的往生經。

盡管不懂這經文的含義,但他早就熟記於心。他清晰的記得師傅以前經常為死去的人念誦這段經文。

傳說這段經文可以渡魂,但誰也沒有成功過。

念誦往生經後,張三背起慧空的遺體找到一處平坦的土地,找來幹材搭建了一個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