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習作訓練化整為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習作。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 “增枝添葉”法。即習作前教師隻給學生一個句子作主幹,指導學生恰當地運用,對句子進行擴寫,坡度小,層次分明,要求逐步提高,既增強了學生嚐試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的意識,又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

二、 “穿針引線”法。把練筆的要求及一些優美的詞語同時交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構思,把所給的詞一個個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如,我先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跳長繩比賽,練筆前把“注視”“一刹那”“擦過”“掠過”“等待時機”“密切合作”“縱身一躍”“小心翼翼”“時而……時而……”等詞語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構思用詞的順序,再動筆寫作。

三、 “現場素描”法。教師經常演示一些表情、動作,提供一些實物、音像等讓學生仔細觀察,口述後寫作,不失是一種好辦法。這是因為直觀、形象的事物,學生不僅易接受而且特別感興趣,更利於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得生動具體。

四、 “一詞開花”法。課文中的一些成語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學生可以聯係生活,展開想象的彩翼進行習作。其步驟:1.讓學生明白成語的本意和比喻義;2.引導學生明白成語的使用範圍;3.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編故事;4.讀優秀的習作,如:“千岩競秀”一詞,筆者讓學生采用擬人的寫法進行習作,學生習作生動、有趣。

五、 “一句串聯”法。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方法,要為學生提供他們體驗過或觀察過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的中心句。這種方法是將學生平時零散的觀察串聯在一起。解決了學生寫不具體的難題,同時為學生的布局謀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 “以點帶麵”法。學生指導學生。小練筆前,接受任務的同學,積極、認真地準備;課上,變教師指導為學生指導,變教師讀“下水文”為學生讀範文。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強烈地競爭意識,最終展示自己,實現以點帶麵。

實踐證明,這幾種方法能誘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撥動學生寫作的情弦,切合中年級的實際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有利於學生養成習慣,隨時練筆。

(作者單位:徐州市銅山縣新區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