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天生重要。”數學家華羅庚如是說,表述言簡而意賅,命題宏大而深刻。
何謂語文?
簡言之,語文者,語言文字也。聽說讀寫、交流思想、表達感情有賴於它,它是人類思維的外殼,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
深言之,語文者,文化也、精神也。一國育一國之文化,一族養一族之精神。語文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儲存著民族的記憶和思維方式,沒有它,我們的精神和靈魂將迷失回家的路,無所皈依,四處漂泊。
語文的世界汪洋恣肆、縱橫捭闔、絢爛多姿、瑰麗深邃。語文是龍鳳飛舞的圖騰崇拜,是饕餮獰厲的青銅藝術;是絢爛奪目的先秦繁星,是幽遠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盛唐之音,是康乾盛世;是楚漢浪漫,是魏晉風骨;是《詩經》《楚辭》、諸子百家,是唐詩、宋詞、戲曲小說。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語文,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語文;金戈鐵馬、大江東去的勁健豪放是語文;曉風殘月、小橋流水的婉約清麗是語文;蘇軾的月中情是語文,曹雪芹的夢中淚是語文;人與社會是語文,自然萬物是語文……語文既要關注人的外部世界,更應關注人的內心世界;語文與自然相通,和心靈對話。
語文教師何所為?應以發展學生語文素養作己任,當視培育學生人格精神為使命。教語文,既要教會學生聽說讀寫,又要教會學生做事做人;要改變學生的言談舉止,更要塑造學生的內在氣質。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是語文教學第一要務,作為語文教師,讓學生愛上閱讀,以閱讀為樂,則功德無量,善莫大焉。
語文教師應致力於提升語文學科的品味,還原語文學科的魅力。語文課堂應當風格多樣,千姿百態,變化萬端;可以像精粹的雜文,可以像跌宕多姿的戲劇,可以像純淨優美的抒情詩;可以如相聲般詼諧而深刻,可以如漫畫般形象而犀利;可以幽怨深沉如詠歎調,可以精致典雅似音樂劇;可以高雅華貴如美聲唱法,可以健朗質樸似通俗民歌……
語文教師的素養影響著學生的素養,亦決定著民族的素養,自當不斷豐富學養、完善人格、強健精神。語文課是心靈的對話、精神的漫遊。教師愛讀書,才有學生愛讀書;教師是語文,才能教語文。一位舉手投足漫溢著文化芬芳的語文教師肯定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學生居如此教師之課堂,定會如沐春風、心曠神怡。
語文如此重要,作個語文之化身和代言人,就應該是語文教師的終極追求,自當心向往之,孜孜以求。如果語文教師都能底氣十足、擲地有聲地宣告:“站在講台上,我就是語文!”則學生幸甚,語文教育幸甚,民族幸甚!
(黃兵先,中學高級教師,連雲港市骨幹教師,連雲港市東海縣石湖中心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