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後記(1 / 1)

《發現水果》《發現蔬菜》即將與讀者見麵了。也許,在密密的書林中,它們並不那麼顯眼,但其中卻凝聚著我十幾年的心血與汗水。好像一個長途跋涉的旅人,終於看見目的地的標杆,此時此刻,我內心的欣慰之情是難以言喻的。

我國是一個有著2000餘年飲食文化曆史的文明古國。自神農嚐百草時起,我們的祖先就逐漸從長期的實踐中認識到藥食同源的道理,即果蔬不但能果腹,還具有神奇的治病功效。在此基礎上,後人不斷推陳出新,將各種果蔬應用於臨床實踐,果蔬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中國的飲食文化也因此而享譽世界。

進入當今社會,由於現代生活的緊張忙碌以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導致了人們各種各樣的“文明病”,如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等,都時時在危及著人們的健康,而長期用藥導致的不良反應更是增加了病患者的痛苦。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勝過藥補”,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天然果蔬食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多吃果蔬已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一個共識。利用果蔬這位好“醫生”幫助人們預防和治療疾病,為自己的健康服務,已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然而,人們不但應當知道多食水果和蔬菜對健康有益,更應了解哪些水果和蔬菜更能夠提供健康所需的營養成分。選擇什麼樣的水果吃,怎樣吃法,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大有講究,大有學問。

於是我想,如果有一本簡明、實用、富於指導性的引人入勝的水果蔬菜知識讀物,那該多好啊!但長期以來,這樣的書卻付之闕如。

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筆者即開始了編寫《發現水果》《發現蔬菜》的艱辛跋涉。

從一開始,筆者為此書的編寫製定了幾個標準:

一是要具備權威性。事關人們身體健康的事,一言九鼎,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所采資料務必出自權威人士,所選數據必經多方核對。同時,有意識地吸取當代中外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是適應麵要廣。作為一部科普讀物,兼顧普及與提高對象的不同需要,既要適應對果蔬食療有興趣的一般讀者,也可供研究果蔬的專家學者參考。

三是可讀性、實用性要強。書中選用了大量與果蔬有關的古今中外百姓、帝王、名人等的詩文、典故、趣事,寓豐富的文化內涵於果蔬之中;還搜尋了許多別具風味的特色食譜,也是為給人們的生活增加些樂趣和味道。

筆者是這樣去做了,但是否做到了,還要由廣大讀者來檢驗。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筆者曾請教過許多多年來從事果品研究的專家學者,受到了不少教益和啟發。在本書將要付梓之際,筆者發自內心地感謝曾幫助、關心和指導自己創作的有關專家和領導,他們是:北京市平穀區人大副主任兼果品辦主任邢彥峰;北京市平穀區統計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德順;北京市平穀區果品辦副主任杜相堂;北京市平穀區農委劉久生科長;北京市平穀區馬營鎮韓萬良副鎮長;北京市平穀區峪口鎮王立生副鎮長;北京市平穀區華山鎮王立寶副鎮長。

雖然筆者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終因才疏學淺,書中的疏漏和不足仍在所難免。故此,懇請海內外有關專家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以使其不斷臻於完善。

張翔鷹。

二○○八年一月。

聯係地址:北京北三環中路67號中央新影主樓405室(100088)。

聯係電話:(010)620251451380118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