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雄主袁紹(1 / 2)

外戚和宦官被滅,袁紹為何當居首功?

靈帝在位時,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禍亂朝綱,把持朝政,靈帝認張讓為‘父’,趙忠為‘母’,十常侍權傾朝野,下麵的宦官們,也跟著雞犬升天,漢室皇權幾乎被他們徹底操控。

而何進則是當朝的國舅,從一個殺豬的屠戶,搖身一變,成了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以何進為首的外戚,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因為利益衝突,一直在互相攻伐,彼此仇視,可謂水火不相容。

但是,靈帝在位時,十常侍一直占據絕對的上風。

雖然,何進是大將軍,執掌天下兵馬,但是,皇城之內,卻是十常侍說了算。

張讓等人,不僅控製著靈帝劉宏,還握有護衛京師的禁軍,要知道,蹇碩當時可是西園八校尉的統帥!

任何進兵馬再多,也不能冒然帶進皇城,所以,他一直被十常侍狠狠的壓了一頭,雖然不服,但是,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至於,袁紹曹操等人,在外戚和宦官們爭鬥的這場政治漩渦中,他們僅僅是無足輕重的小魚小蝦,不得不依附在何進這一邊。

靈帝臨終前,想立劉協為帝,但是,誰都明白,何進必然不服,加上他手中握有兵權,一定會帶兵滋事,所以,蹇碩提議“要立劉協為帝,必須先殺何進!”

靈帝猶豫再三,經過深思熟慮,也點頭答應了,卻不料,還沒等鏟除何進,靈帝就駕崩西去了。

靈帝活著,十常侍占據上風,靈帝一死,形勢急轉直下,宦官們頓時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因為,何進一定會立他的外甥劉辨為帝,十常侍失去了靈帝這個最大的靠山,勢力一下落入了下風,但是,為了爭取自身最大的利益,他們不得不站在劉協這一邊。

蹇碩想先下手為強,可是,卻走露了風聲,而何進這一邊,也跟袁紹曹操等人再三商議,袁紹挺身站起,慷慨激昂的回道“願隨將軍闖關入內,盡誅閹宦。”

袁紹的提議,跟曹操截然不同,曹操並不讚同把所有的宦官全部誅殺,站在曹操的角度,他的提議,合情合理,因為,曹操要讓宦官和何進繼續爭鬥,兩家魚死網破,對曹操這些人才最有利。

但是,袁紹的提議,也可以說袁紹的鼓吹,卻跟何進的想法不謀而合。

何進當然不希望宦官繼續苟活,這會讓他寢食難安,所以,何進大手一揮,帶著袁紹領兵進了宮。

袁紹的鼓吹,跟曹操在王允麵前信誓旦旦的說要殺董卓有異曲同工之妙。

曹操沒有殺董卓,而袁紹,領兵進宮之後,也沒有像他說的那樣,把所有的宦官都斬盡殺絕,他僅僅是殺了蹇碩一人,然後故意放過張讓等人,給了其他宦官們喘息的機會,為的,就是跟曹操的目的一樣,讓何進和十常侍兩家血拚。

袁紹看似心口不一,卻比曹操更加高明,之前他不鼓吹,不信誓旦旦的說盡誅閹宦,何進也未必會帶他進宮,雖然說法跟曹操不同,但是,袁紹做的卻是曹操也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