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陰世師忙著處理軍務,一時耽擱了。但如今武功縣有不好的消息傳來,陰世師就要有大動作。衛尚書以朝廷名義,派韋雲起去武功縣。韋雲起在開皇年間曾經參加過科舉,以明經補符璽直長。大業初年,奉子之命,借突厥之兵兩萬,擊敗契丹,抓獲契丹人四萬餘口,牲畜無算。韋雲起將契丹男丁殺之,女子、牲畜一半賜給突厥,餘下都送回大隋。
這樣的一個人,可謂有勇有謀,讓他去處理此事,是最好的人選。
韋雲起接到旨意,思考了一番之後,他隻帶著兩名家奴,打扮成商人,朝著武功縣走去。
武功縣,楊複生對於最近流傳的消息心中十分清楚,想要更進一步發展,他必須要有更近一步的動作,隻有正式豎起反旗,他才能奪取大隋在關中各地的郡縣,不然,他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武功、盩厔縣一帶積極備戰,修葺城牆,挖掘壕溝,不可能瞞過太多人,必然會被有心人發現,楊複生又把郿縣兵馬調了兩千精銳過來,這樣,武功縣兵馬有五千餘人,就算陰世師帶了萬人來,楊複生也有信心擋住陰世師。
不過,楊複生積極備戰之後,就派人在大興城四周埋伏,打探消息。探子傳回消息,大興城中,流傳著武功縣已經落入反賊的流言,在酒肆裏,客棧裏,探子都聽到了這樣的消息,可偏偏大興城中,沒有半點反應,這讓楊複生更加警惕起來。
事出反常必有妖,大興城中流傳著如此多的流言,陰世師、衛玄等人不可能不知,一旦知道,更不可能不動兵。武功縣離長安隻有一百五十多裏,,如此近的距離,最多兩的時間,武功縣的兵馬就能趕到大興城,對大興朝廷威脅很大。
陰世師沒有出兵,很有可能有其他想法,楊複生立刻下令,武功、盩厔等縣嚴加盤查,不可放過隋庭派來的探子。楊複生又讓何潘仁、竇普行回到盩厔縣布防,與武功縣互為犄角,若是朝廷派兵殺來,另一方就趕來支援。
何潘仁也心係盩厔縣的家中親人,聞言立刻帶兵回到盩厔,何潘仁本來就有不軌之心,盩厔縣被他打造的密不透風,不是那麼容易攻破的。
關中的局勢陡然間變得緊張起來,每日必要的關卡處,一隊隊的官兵盤查甚嚴,席君買、梁建方、侯君集等人,每日帶著士兵四處巡視。在這種情況下,韋雲起想要仿效借突厥之兵剿滅契丹的計謀,顯然不可能發生。
楊複生並不知道大興朝廷派出了名聲不顯但實際非常有能力的韋雲起,因此依舊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隨後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楊複生有些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