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高教論壇
作者:鄭永梅
【摘要】立足於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需要,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從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體係和評價體係等多方麵探索基於“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出改革措施,助推我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大學英語教學;課程體係
教育部近年啟動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主要目標中明確提出了“積極推進卓越計劃學生的國際化培養”,提出“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項目,鼓勵有條件的參與高校使用多語種培養熟悉外國文化、法律和標準的國際化工程師。”。大學英語作為一門我國高等學校的通識教育必修課,必須積極參與到我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之中,積極進行教學改革。
一、我校基於“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背景
作為第二批進入國家“卓越計劃”的高校,2011年起,我學部分工科專業進入“卓越計劃”名單。大學英語教學深知開展國家“卓越計劃”的重大意義,根據我校學生自身條件製定了學校大學英語改革方案,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大學英語如何更好地適應國家對卓越工程人才的培養需求,為“積極推進卓越計劃學生的國際化培養”做出貢獻。
二、基於“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大學英語教學人才培養目標
1. 發揮英語教學的通識教育特點,突出“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卓越性”
我校工科專業原有人才培養目標體現為“應用型工程人才”,而卓越工程師側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強調人才的“卓越性”。而“卓越性”人才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兼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外語教學自身的特點決定其將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麵發揮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即發揮外語教學在通識教育方麵的獨特作用。
2. 發揮大學英語教學特點,突出“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國際化”
隨著全球化不斷深入,國際交往日益增強,中國正在從“本土型國家”向“國際型國家”大步邁進。“國際型國家”不僅意味著更廣泛的對外交往、國際合作、商貿旅遊、出國留學,更意味著人才培養要邁向國際化目標,而國際化人才應該懂外語,更應懂得國際交流,即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一種溝通世界的橋梁,大學外語教學無疑能夠也必須承擔起“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國際化”重任。
三、外語教學打造“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
“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力求實現學生道德人格、外語知識智力和專業發展同步的教育理念,大學英語教學配合我校“卓越工程師”培養工作,在課程設置上致力於在發揮外語教學通識教育作用的同時,著力研究外語教學在學術英語方麵的巨大潛力和作用,力求在大學外語教學中實現:在學習語言和侵潤文化中為學生提供一種手段和能力,滿足他們使用英語學習專業課程、進行國際交流和專業交流的需求”,進而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目標。
四、建設有助於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大學英語課程體係
我校基於“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大學英語課程體係改革正在進行中,改革從學生需求、專業需求和學校“卓越工程師”培養特色出發,精心設計並實施了一套大學英語課程體係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