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送給王朗,卻是最合適的禮物了。
這些竹簡古書倒是都背在穆蘭的背上,此時穆蘭解下了包裹,將內中的竹簡古書送到了王朗身前,王朗解開了束縛竹簡的麻繩,略微的看了幾片竹簡,神色不免高興起來,“哦,竟是鄭書編注,嗯,不錯,還有些見解的!不過,此書,汝可曾抄留?”
“已是謄留了副本,隻是如今衛瑣事繁多,暫且無暇細讀,便留在了豫章書齋中了!”
朱衛急忙回答著,心說這位還真是有些老夫子的心思,拿了送來的禮物,居然還關心我這邊有沒有留底。
幸好朱衛這邊現在反正也是有足夠人手,便讓人用流水線方式分別抄寫在新的竹簡上,繼而彙編成新書,所以朱衛這邊已經有好多卷這樣的竹簡書籍了。
就像是剛剛說的,這種古書原本就是這年月難得的知識載體,就算是朱衛自己不看,以後也可以送給手下去看,就相當於是三國遊戲係統中人事獎賞中的讀書指令了。
或許這樣現實的讀書不一定能增加忠誠度,可至少也能讓手下人多讀些書,增加些知識底蘊。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手捧著一本春秋天天研究的,估計關羽原本隻是一個販夫走徒,雖然身體天賦資質不錯,練武算是一個高手,可文化知識底蘊差,所以要反複研讀才能從中品出一些東西來,但由此也可知道關羽對於知識是很渴求的。
而東吳的呂蒙也是通過讀書而從一個愣頭青小子變成了一個軍事大家,成為讓人刮目相看的東吳大都督。
現在朱衛因為這年月現實紙張的質地問題,沒辦法推行活字印刷術,無法通過活字印刷術來大量印刷書籍,可讓手下的木匠閑著沒事複製一些竹簡書籍還是沒問題的。
朱衛還準備弄個圖書館般的學館,讓手下人閑著沒事就可以去學館中讀書習文,哪怕是普通的百姓孩童,也可以到學館去學習。
反正朱衛準備在自己的體製下,讓手下人都習慣讀書,然後再開設免費的學館,找老師教授豫章地方上的孩童讀書,教習君子六藝和軍略之事。
這樣就算是沒有尋到曆史上留名的三國武將、文臣,說不定朱衛自己也能培養出一些文臣武將來。
當然,一個人通過學習能不能有什麼培育前景,可能也和一個人的先天資質有些關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呂蒙般通過讀書成長為具有軍師、將軍資質的軍事大家,可至少也能提升一些思考應變能力吧。
所以現在朱衛回答王朗的時候,倒也是很有底氣的,隻是為了表示對王朗的尊敬,朱衛才把這竹簡書籍的原本送了過來。
王朗聽了朱衛的話語倒也算是滿意,要是朱衛自己不留底就把書送來了,王朗恐怕又會不高興了,說不定會把書直接還給朱衛了。
這也是王朗這個經學大師的脾氣性格吧。
“王公,此次衛來會稽,一是向王公賠罪,二則,也是為了那錢塘縣的朱治而來,不知王公對朱治是如何認為的!”
朱衛又繼續說了自己來會稽的目的,雖然之前劉繇應該也已經給王朗這邊送來了官方文書,或許已經提到了朱治的事情,但朱衛還是想問問王朗這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