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弟兄,爾等若是跟隨了這個孺子,待日後袁公大軍打過江東,看爾等又如何能抗衡袁公威勢!屆時可莫怪費棧不講情麵,便是費棧要饒爾等的性命,隻怕袁公也是不允的!”
這費棧就像是袁術真的已經打過江東,將朱衛全軍擊潰,俘獲了跟隨朱衛的這些山越頭領般,對著宴會上那些大小山越頭領威脅著。
“嗯,費大帥說的倒也很是好聽啊,不過那時候費大帥又會在哪裏呢?真的可以在袁術帳下為將說話,真可以在袁術軍中可為這些山越勇士求情?看來費大帥還不知袁術是何人吧!那衛倒是知曉一些這位袁公路的性子!”
朱衛卻是毫不在意這費棧的話語,就像是酒中談笑般的,準備向這宴席上的山越大小頭領說些袁術的事情。
聽朱衛說到這裏,費棧其實也有些好奇,他對於袁術的了解,也隻是聽說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嫡係,在淮南之地擁兵十數萬,勢力足以威脅江東、徐州等天下之地,可袁術究竟是怎麼樣的人,他也是一無所知的。
至於宴席上這些山越大小頭領對於袁術是什麼人物,同樣都是很好奇的,這就是一種聽八卦的感覺吧。
朱衛的目光在宴席上再次掃了一眼,便開口道,“袁術,袁公路,實乃塚中枯骨之輩也。其或可猖狂於一時,卻不可久也。其人奢淫放肆,揮霍無度,卻不顧士卒之溫飽,實乃紈絝也。其無勇無斷,無毫芒之功,纖介之善,卻妄忌英雄,竊行小人之事,可謂無信無義之人也。”
“當年天下群雄共討董卓,袁術亦是起兵相應,然則無膽出兵,隻仗袁氏之財,添為後軍主將,為各路群雄撥發錢糧。適時有孫堅和袁術約定同討董卓,諸位或許也知曉吧!那孫堅獻身不顧,為國討逆,先敗後勝,於陽人城下一戰,大敗董卓部將胡軫,還斬殺了董卓大將華雄,即便是那溫侯呂布亦是在此戰中遭遇敗績!然則,之後呢?”
“隻因孫堅這一戰,頗有成效,大有一戰而下洛陽之勢!然袁術卻忌憚孫堅立功,恐此後對孫堅難以製約,便不與孫堅後續軍糧,致使孫堅再戰乏力,如同拖延戰機之後,待關東諸群雄再戰董卓之時,那董卓卻已棄了洛陽,西去也!”
“這洛陽戰事之後,孫堅便跟隨袁術回軍,奉袁術之令攻討荊州,卻是死於黃祖之下,然則袁術又做了何事,哼哼,袁術卻是趁機吞下了孫堅之百戰精銳數萬,且驅使孫堅之子孫策,繼續為已所用!”
“好,吾等再說這孫策,孫策欲向袁術討還其父所留舊部,然則袁術卻隻還了千餘人,且多次允諾孫策,卻又出爾反爾,哼哼,這些汝等可知曉,初始袁術允諾孫策為九江太守,卻讓門下陳紀做了九江太守,此後袁術又遣孫策去打廬江,允諾孫策攻下廬江可為廬江太守,結果,哼哼,廬江太守卻成了劉勳。至於前番,袁術又讓孫策來打江東,或許也是允諾了孫策什麼江東之事,不過卻被衛給阻攔了!嗬嗬!”
“如今,費棧,汝自知不如孫策,可即便如孫策之輩,在袁術眼中亦不如門下親信,多次驅使如家犬,卻讓門下之輩強取新附之地,出爾反爾多次,那汝以為袁術允諾汝之事,真可如汝之心意乎?正所謂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袁術無信順之實,又何以爭此天下,早晚不過是他人刀下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