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龐德公的侄子龐統,作為荊州龐氏的傑出嫡係子弟,最初也隻能混個南郡功曹的身份,更何況是在山裏耕田的諸葛亮呢。
所以諸葛亮娶當時有名的醜女黃月英為妻,一方麵是為了和荊州四大士族之一的黃氏攀上關係,另一方麵卻是因為黃承彥和荊州最強勢的蔡氏是姻親關係,故而諸葛亮娶了黃月英也算是為了進入了荊州高等士族階層,重新從泥腿子狀態登上貴族階層的內心尋求吧。
娶了黃月英的諸葛亮在南陽耕種,便真成了一種才子隱士的境界,而不再是為了生活所困了。
至於諸葛亮後來選擇劉備,一方麵可能是真的看不上劉表的前景,覺得劉表老了,卻又後繼無人,荊州官場又已經被蔡氏、蒯氏把持,他這樣的小輩實在沒發揮餘地,另一方麵則是劉備作為漢室宗親,也有身份上的優勢,再加上劉備這邊手下沒人,他到了劉備這邊就是一把手,那他自然是寧為雞首不為鳳尾了。
然後根據朱衛自己所知的曆史,諸葛亮其實也沒三國演義吹的那麼神。
他或許更擅長的是政治,在軍事上其實諸葛亮還是比較保守的,並不喜歡臨陣玩什麼陰謀詭計,他更習慣於穩步推進,當然這也算是大勢陽謀。
可以蜀國的國力實在難以支持諸葛亮這種戰略方式,所以最終諸葛亮還是沒能打入中原。
而諸葛亮的這種性格也體現在他對於手下的掌控上,在諸葛亮手下使用的人物都是必須聽從他號令,完全遵從他指令行事的人。
他不喜歡那些習慣於自作主張,有強烈自我意識的人物,比如喜歡弄險的魏延就不被諸葛亮所喜歡,在諸葛亮手裏不被重用。
所謂的反骨,其實就是桀驁不馴,輕易不會服從號令吧。
另外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馬謖在戰場上沒有完全執行諸葛亮的軍令安排,將軍營駐地從街亭山口轉移到了山上,再加上馬謖確實戰敗了,影響了諸葛亮的北伐大局。
所以為了穩定人心,強調自己的號令不允許有人私下違背什麼的,馬謖便成了一頭給猴子們看的觀賞雞。
而諸葛亮事事均親,也是因為他這種做事習慣,讓手下人都習慣於聽從他的命令做事,失去了自我的思考性,那當然是發生了什麼事,都會問諸葛亮該怎麼做了。
偏偏諸葛亮還很樂意見到這種狀態,願意獨自一個人承擔所有的事情。
隻能說諸葛亮的性格也是有缺陷的,他太高傲了,覺得沒人能比他聰明,沒有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安排,所以他下令做事的方法是絕對正確的,別人都必須聽他的號令做事。
那算無遺策的錦囊妙計,便可見一斑,連將領到了外麵遇到什麼突發狀況,都可以拿出諸葛亮給的錦囊來看對策方法,可見諸葛亮的心要多累啊。
好吧,這一切都是朱衛覺得自己很可能無法得到諸葛亮的輔佐,故意在心頭貶低諸葛亮的能力和性格。
其實朱衛心頭對諸葛亮還是有些念想的,誰讓諸葛亮在三國曆史上的地位太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