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郎願領兵穿越鍾嶺(1 / 2)

其實現在還沒有鄱陽郡、廬陵郡的正式說法,如今的鄱陽、廬陵之地也是隸屬於豫章郡的一部分,要在東吳時期才會從豫章郡中分割出來一個潘陽郡。

如此笮融控製了豫章,其實也包括了鄱陽、廬陵的範圍。

不過笮融在豫章搞的事情也傳到了鄱陽這邊,故而鄱陽人對笮融也有些排斥,隱隱獨立有自主反抗著笮融的意思。

現在笮融雖然也有向鄱陽滲透勢力的意思,但也還沒有用武力奪取鄱陽湖周圍幾處縣城的意思,主要是在慢慢用佛教侵蝕著鄱陽境內的民間信仰,又或者派人到潘陽境內扮成賊匪劫掠豪富之家,以充實自己所需的錢糧。

其實也是因為鄱陽靠近丹陽,笮融擔心自己動作太大,會引來劉繇的圍剿。

而在豫章郡內笮融還沒實際掌控的那些縣城,除了潘陽這邊的幾處縣城外,另外就是位於豫章西麵靠近荊州的艾縣、陽樂、宜春等縣,掌控這些縣城的地方門閥大族似乎和荊州這邊有些關係,或許是得到了荊州劉表的暗中支持。

從地圖上來看,豫章城的周圍除了是鄱陽湖、豫章江外,還靠近一座主體位於鄱陽境內的鍾嶺山脈。

如果按照朱衛的設想,便可以通過鄱陽到達鍾嶺山脈,然後在鍾嶺山中尋一條山路到了豫章城的東南麵,便可對豫章城發動偷襲了。

其實在之前朱衛、王語嫣便商議過正式攻打豫章之時,可以用怎麼樣的戰術。

王語嫣提出過從鄱陽湖走豫章江直撲豫章城的戰術,這樣便可減少行軍走路的時間,還能讓大軍在船上得到歇息。

隻是這樣需要收羅一些大船來運兵,很可能需要朱衛弄一支水軍出來,而笮融也可以在豫章江上攔截朱衛的軍隊,雙方若是打水戰,朱衛這邊也沒把握能贏。

還有一個戰術,便是讓朱衛的軍隊從鄱陽郡繞過鍾嶺山脈到豫章城的南麵,這樣或許就能避開笮融布置在東北方向的防禦線。

同時朱衛還能聯絡豫章郡其他那些反對笮融的地方縣城勢力,一步步蠶食般的攻打笮融掌控地盤,最終便是強攻豫章城了。

當然了,這兩個戰術其實都是正麵硬打的意思,倒是沒有動別的腦筋,最多就是考慮聯係豫章地方上反對笮融的勢力一起打。

至於通過鍾嶺山脈去攻打豫章城,之前卻沒有進入朱衛、王語嫣的戰術考慮,在山中行軍畢竟不是容易的事情。

而朱衛這邊對於鍾嶺山脈內的狀況也不熟悉,在鍾嶺山中也有山越山民存在,朱衛的大軍進入山中說不定會和山中的山民產生衝突。

那還不如繞開鍾嶺山脈,免得橫生意外波折。

可如今有了熟悉山地戰的祖郎在,朱衛還真可以借助祖郎的山越兵穿過鍾嶺山脈去偷襲豫章城,這樣或許就能一舉而定豫章了。

不過,這還需要聽聽祖郎的意見,但這似乎又需要祖郎出力了。

朱衛看著地圖也在心頭想著偷襲豫章城的可能性,如果真要翻越鍾嶺山脈,那最好就是用祖郎的山越兵,這樣若是讓祖郎親自帶兵的話,勝算也就更大了。

可是想到剛剛自己的許諾,朱衛的神色真的有些尷尬了起來。

那邊祖郎倒是沒想這麼多,看著地圖上的鍾嶺山脈略微思量了一下,開口道,“郎倒也知曉,這鍾嶺之內卻有山寨存在,聽聞也有萬多餘人,不過,這鍾嶺之人似乎很少出山襲掠,山中應該也有些山田之地可以開墾種植,倒是比郎所在的涇縣山嶺地勢更緩和一些吧。主公,郎願領兵穿越鍾嶺,突襲豫章!至於涇縣之事,完全可以打下豫章之後再行!郎已知曉主公之心,然則豫章之事更為重要,豈可因郎而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