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曹操也求許劭評一下自己,結果許劭給了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還真可算是符合曹操的一生評價。
其實所謂的月旦評,就是在東漢末年天下尚未亂時,東漢那些士黨之人聚會,對朝廷一些人事表示不滿和評論的座談而已。
隻是因為參加的人都算是東漢末年的名士,結果座談得出的一些評論,影響力比原本想象的要大,就成了一時的流行。
後來許劭和許靖似乎鬧矛盾了,這月旦評也就此作罷了。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黨錮之爭的影響,讓他們這些同樣和士黨有些牽扯的名士,也不敢隨便開口評議朝廷了。
再加上後來黃巾起義天下大亂,自然更不能隨口亂說了,也沒那個閑心可以聚會座談了。
從原本的曆史來說,許劭在月旦評不玩之後,先是去了廣陵避禍,可能就是為了躲避黨錮之爭的牽連。
後來在劉繇到了江東後,許劭便成了劉繇的客卿加謀士,可算是劉繇身邊比較信任的人。
朱衛也不知道許劭究竟是怎麼樣來講評人物的,貌似應該是用了幾分相學之類的方式,也有可能是在月旦評的聚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把所評人物的日常所行、所言列舉出來,然後大家一起分析這個人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最後再給出一個定語來做評定吧。
想來在月旦評開始之前,許劭、許靖應該就會把月旦評的命題先交給來參加之人準備,如此在正式評議的時候,大家才能有料可評了。
等於是先做過一些調查的,所以月旦評才能給出比較客觀評價吧。
不過,朱衛覺得這個許劭在看人外貌形象,來分析人物性格秉性方麵,應該也是有些本事的,這或許就是所謂的相人之術。
這一點,朱衛也是有些經驗的。
在朱衛自己所在時代,便做過一段時間的人力資源工作,看的人多了,便也仿佛有些看人外貌便能分析性格、秉性的類似感覺,看一個人的外貌形象就能判斷他是否適合什麼工作。
故而在太史慈為朱衛介紹許劭的時候,朱衛倒是不敢小看了許劭的識人之能。
同時,朱衛覺得自己若是想從劉繇這邊借兵,這個許劭或許能起到不小的作用,若是他願意幫朱衛說幾句好話,劉繇也許能給朱衛大開方便之門了。
所以在太史慈介紹之後,朱衛像是很驚訝看向了許劭,“原來是許公在此,恕衛眼拙,早聽聞許公之名,今日得見,實為幸事!”
這許劭如今已經四十六歲了,身材倒也有七尺以上,身穿著士族儒衫,並不是顯得很華麗。
頭上以介幘裹發,可算是文人儒士常用的裹發方法,身形微胖,臉圓額挺,看麵相倒也算是性格和緩之人。
許劭的容貌看起來不算出眾,丹鳳眼,塌鼻梁,最有特色的是一對下掛八字胡,會隨著他說話一挑一挑的。
不過許劭身上還是有著幾分文儒之氣,讓他在氣質上不同常人。
朱衛感覺這樣的人物,應該是一個實幹主義者,屬於平時話不多,一說話便能驚人的類型,但也不會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
在原本曆史的195年,隨著劉繇被孫策擊敗,許劭便勸說劉繇逃到豫章投靠劉表,結果這一年許劭在豫章生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