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太史慈一下子要了五百輔兵,同時在挑選的時候也特別選了一些青壯之人,所以這些輔兵在必要時候倒也可以裝備武器,當作軍卒使用。
故而在實際上,太史慈算是在牛渚大營裏調用了一千五百精壯兵卒,這也是太史慈的小心思了。
反正按照朱衛和太史慈的約定,這些兵卒基本上也都是由太史慈來統領的,可算是太史慈到了劉繇這邊第一次能統兵,太史慈當然是想多多益善了。
要不是兩曲之兵再討要一千輔兵實在太過分了,太史慈恐怕也不止隻要五百輔兵。
而朱衛在太史慈完成調兵等等之事後,便和太史慈商議了聯絡的方法,又從太史慈選出的兩曲兵卒中先挑選了看起來聰明伶俐些的百多個兵卒,帶了些幹糧,便在第二日離開了牛渚大營。
這些兵卒,朱衛自然也是準備帶入曆陽城的。
畢竟在曆陽要做的事情,隻靠王語嫣帶來的王氏私兵兩百,人數確實太少了。
要知道那曆陽縣城中也是有三千多袁軍守護的,想來那吳景、孫賁即便是赴宴,身邊也肯定會有護衛相隨。
若無一定數量的兵力,就算是擒拿了吳景、孫賁,隻怕也會損失太多,就無法堅持到太史慈帶兵來襲城援救,更是不能幫著太史慈打開曆陽城門了。
曆陽縣城雖然是一處軍事要鎮,可縣城畢竟不算大,所以吳景、孫賁也隻帥了三千多袁軍駐紮在縣城之內,再多兵馬不但糧草消耗增多,也是兵力的浪費。
這樣朱衛要是帶去的兵卒太多,卻也會讓吳景、孫賁有所懷疑,不肯隨意讓王氏之人在曆陽城中停留了。
如此這一百劉繇兵卒再加兩百王氏私兵,勉強算是能用了,也不會太讓人警惕了。
不過,朱衛這邊倒是心有把握,可這些被挑選的劉繇兵卒知道了自己的任務,人心顯然有些不穩,他們可不願意白白去送死啊。
其實別說是朱衛帶走的這百多兵卒了,就算是太史慈挑選的一千多兵卒和輔兵,知道隻有自己這些人去攻取曆陽,同樣都是人心惶惶,士氣不穩。
所以在朱衛幾人帶著這百多兵卒離開牛渚大營之後,朱衛便明顯感覺身後這些人的士氣不對。
可惜現在朱衛還是君主流浪狀態,朱衛還無法查看部下的信息,也無法查看這些兵卒的士氣和訓練度,朱衛不知道這些劉繇兵卒是不是訓練有素,不知道他們的士氣究竟如何。
從表麵上來看,他們都是精壯的兵卒,行路也算是有規有律,可因為人心浮動,究竟精銳如何,就難以判斷了。
想了想,太史慈這邊朱衛自然不用擔心,以太史慈的能力應該可以讓剩下的兵卒聽令行事。
而這帶走的百多個兵卒,朱衛就都交給了龐偃來統領,正好看看龐偃的本領,看他能不能在這去廣陵和曆陽的路上,掌控這些兵卒的軍心,提升他們的士氣。
對此龐偃倒也很高興,在半路上休息的時候,直接喚來了這些兵卒中的伍長、什長、屯長,對他們訓誡了一番,告訴他們誰不服他,隻要能打贏他,他便讓這人來換他的統兵位置。
然後龐偃當著百多個兵卒的麵,展露了一番力氣和武藝,果然在打翻了幾個軍中勇士,又單挑了挑十個、二十個軍卒之後,初步收伏了這百多兵卒的軍心。
後麵龐偃又用軍令約束這些兵卒,令行禁止,果然讓這些兵卒漸漸少了私下的嘀咕,看起來龐偃很輕鬆的就掌控這百多個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