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袁尚的戰略(2 / 2)

可如今袁尚做了決斷之後,在逢紀、審配的支持下,袁紹軍很快便做出了出擊的動作。

於是袁軍的第一目標就是距離鄴城最近的蕩陰縣所在了,這蕩陰縣地處華北平原地帶,四周雖然有蕩水在縣城南邊川流而過,可整體來說還隻是一處小縣,易攻難守。

而龐偃在蕩陰縣這邊也隻是派了淩操、雷薄二人帶兵近萬駐守,結果袁紹軍的前鋒便有近三萬之數,直接便往蕩陰縣奔襲了過來。

淩操、雷薄擔心軍隊會被圍堵在小小的蕩陰縣內,所以沒有據守蕩陰縣城,主動引軍出城接戰。

結果因為兵力對比實在懸殊,朱衛軍又是倉促應戰,於是在淩操、雷薄損失了不下三千之數的兵力後,便主動從蕩陰縣撤軍了。

隨後袁尚帶著後軍主力趕到,一方麵分兵去攻襲了黎陽縣,一方麵也是帶著主力大軍往朝歌方向逼近。

麵對袁紹軍的強勢來襲之勢,龐偃和諸葛亮商議之後,隻能把駐守在黎陽縣這邊的周泰、蔣欽之軍也撤了回來,繼而全軍在朝歌集結,準備迎戰來襲的袁軍。

相對於袁軍這次來襲的十餘萬兵力,龐偃這邊的兵力畢竟還是有些不足,所以再把兵力分散各處駐紮的話,隻會讓袁紹軍可以輕易消滅掉各處的駐軍。

如此將分散的兵力集結起來,才能握緊拳頭和袁紹軍對打。

同時此前龐偃、諸葛亮想到了袁紹軍大舉南下的可能性,所以他們早已在朝歌這邊修築營寨、挖掘溝渠,形成了一處相對還算是嚴謹的防禦線。

若是袁紹軍真的強行攻襲朝歌,集結了熊魃營全部兵力的龐偃,也能在朝歌借助防禦工事和十數萬袁紹軍來一次硬碰硬的大戰。

此時龐偃、諸葛亮還不知道袁尚的真正用意,隻以為袁軍或許是收到了濮陽這邊消息,便想乘勢偷襲洛陽,故而他們自然繼續著阻滯袁軍南下的戰略任務。

隻是袁軍輕鬆從朱衛軍處接手黎陽之後,先是派了一支軍隊駐守黎陽,繼而便征調了不少民役到黎陽構築防禦,這才表明了袁軍準備在黎陽迎戰朱衛之軍的態度。

這黎陽位於翼州魏郡和兗州東郡之間的交界處,南麵緊鄰著黃河,也算是掌控著黃河天險的優勢。

如此袁尚駐軍在黎陽之後,即可以借助黃河天險防禦朱衛軍的北伐攻勢,也能隨時渡過黃河以威脅濮陽城乃至於兗州各處郡縣。

這就逼得朱衛軍在北伐袁紹之時,必須先行解決掉黎陽之敵,否則讓黎陽袁軍渡河殺入兗州的話,之前剛剛攻取的兗州便又會失而複得了。

不得不說,袁尚選擇黎陽作為和朱衛軍的大決戰之所,也算是尋到了一處朱衛軍不得不戰的穴位……

如果您覺得《青龍三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