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袁紹才真真切切感覺到了田豐預言的可怕局勢,現在他真的已經成了塚中枯骨,隻待朱衛北上便足以將他埋入墳塚之內了。
此時的袁紹也感覺到了此前被他逼入絕路的公孫瓚心情,難怪公孫瓚最後會在易京弄出那樣的手段,看起來似乎構造了層層的防禦堡壘,可再轉眼去看去想,公孫瓚這其實是在給自己製造墓地啊。
一下子想明白了一切,一下子失去了心誌的袁紹,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便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簡直是病入膏肓了。
同時袁紹本來定下的戰略自然也完全失去了意義,現在朱衛大軍隨時可以北上,袁紹之軍不可能離開鄴城去圍剿在翼州遊蕩的張繡、張遼騎兵。
然而袁紹病的不能理事,如今相對掌權的逢紀、審配、許攸三人自然也開始考慮現實的問題。
他們都是依附袁紹才能掌控如今的權勢,一旦袁紹倒台了,那他們之前做了那麼多的手段,豈不是毫無意義了,故而此時他們總算是開始全心全意的考慮起了應對朱衛隨時可能來襲的問題。
第一時間,逢紀、審配兩人便施展手段鼓弄著讓袁尚暫代袁紹掌控了軍事、政治大權,如此即便袁紹病重不能理事,至少袁尚可以少主之名義讓軍心穩固。
其實最合適的人選應該是袁譚,畢竟袁譚是嫡長子,可是原本袁紹對於袁譚、袁尚就比較曖昧,一時也是沒有明確讓袁譚繼任位子的意思。
偏偏逢紀、審配本就是喜歡琢磨袁紹的心思,從而獲取袁紹寵信的人物,他們考慮到袁紹原本對袁尚的喜愛,相對而言便也就有了偏向袁尚這邊的動作,結果隨著袁譚、袁尚的私下相爭,他們徹底便倒向了袁尚這邊,自然也會全力扶持袁尚接任袁紹之位了。
而如今這樣的時間段,袁譚遠在青州,完全不能及時做點什麼事情,此外袁譚剛剛經曆了徐州泰山郡之大敗,自然有些聲望下跌,便也就更能給袁尚機會了。
袁尚就在袁紹身邊的,如此在逢紀、審配的安排下,在袁紹病重的時候袁尚故意十分殷切的服侍在袁紹榻旁。
這樣在逢紀、審配的勸說下,袁紹考慮到自己的身體問題,又考慮到朱衛的威脅,便也就同意讓袁尚暫為攝政了。
在袁紹看來,這隻是因為他病了,暫時曆練一下兒子袁尚罷了,可對其他人而言,卻是完全不同的意思了,袁尚一下子便仿佛已經被袁紹確認了繼承人的位置。
後來,在黃忠為主將的朱衛軍攻入青州,袁譚從青州撤回翼州之後,才聽聞了這個消息,不免是憤怒異常。
袁譚也算是聰明人,知道這個時候他回鄴城也是爭不到什麼了,所以他從青州撤離後根本沒回鄴城,而是直接去了幽州尋找二弟袁熙。
繼而袁譚便是和袁熙一同在幽州招募起了兵馬,又聯絡烏桓人、鮮卑人,意圖先行解決朱衛軍進入幽州的馬騰所部伏波營。
當然袁譚心頭也有拉起一支隊伍,在袁紹死後便回軍鄴城和袁尚搶奪權位的念頭……
如果您覺得《青龍三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