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軍政的大勢方略(2 / 2)

而朱衛要是在江東這邊定下軍政中心的話,隻怕一切還要重新修築新城,那自然也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實在是一種浪費。

故而從諸多的因素考慮,朱衛將軍政中心定在襄陽,更切合朱衛如今的實際利益。

商定了這一切之後,朱衛基本上也定下了近期的各種軍事、政務方略,於是隨著商議事必,眾人便也紛紛散去了。

而在第二天之後,太史慈的神箭營便奉命往丹徒縣調轉,在蔡瑁的破浪營水軍的護衛下,很快渡過長江進入了廣陵郡境內。

雖然現在徐庶暫時還沒能到神箭營赴任,可這次太史慈的神箭營主要還是起到一種威懾作用,故而未必真的需要戰爭之事,故而徐庶暫時缺席,也不是很大問題。

同時孫尚香、伊籍也跟著一起來到了廣陵郡,隨著太史慈的神箭營在江北登陸紮營之後,就往眼下孫氏一族掌控的廣陵縣城方向過去,準備和孫氏一族進行最後的談判。

而朱衛倒是繼續留在丹陽城這邊安頓江東的事情,不過說起來,江東這邊的後續事情處理,比荊州似乎要簡單多了。

正如前麵所說的,江東地方上雖然也有不少士族、豪強家族盤踞,可實際上江東地方上的士族勢力,完全無法和荊州蔡氏、蒯氏、龐氏、黃氏四族對於荊州的影響力相比。

雖然在後世也有吳之四姓說法,顧氏、陸氏、朱氏、張氏四姓大族在江東似乎也有很大的勢力。

可那其實是在孫氏占據江東之後,這四姓家族中的人才成為孫氏東吳發展初期的頂梁柱,如此這四姓家族才能依附著孫氏東吳而漸漸發展起來。

在如今的時期,這四姓大族其實還沒那麼大的影響力,更何況孫策、周瑜兩人又在江東士族勢力盤踞最盛的丹陽、吳郡兩地席卷了一番,故而也算是給朱衛在江東打下了一個很好的重鑄基礎。

所以現在朱衛幾乎不用擔心什麼江東地方士族勢力對他在江東開展政務的幹涉影響,於是在丹陽、吳郡這邊也推行了豫章的治理模式。

按照這樣的發展模式,至少在十幾年內還是不會有新的大族勢力出現,當然到時候即便是有新的士族勢力出現,卻也已經不能影響地方政務了。

朱衛也準備在原本的東漢舉薦製基礎上,適當的加入科舉製官員錄用體係。

如此再加上朱衛在地方上推廣的官辦學院之類手段,日後自然可以讓更多的寒門、庶民人才有機會走上仕途,如此便可以漸漸打壓原本士家大族對於官員的推薦把控度。

就曆史而言,官學製度和科舉製度便是針對士族勢力的最佳武器。

官學製度可以打破士家大族對於知識的壟斷,讓大量寒門、庶民有機會讀書學習,而科舉製度可以讓大量寒門、庶民也有機會入仕為官。

如此就能漸漸削弱士家大族在官場上的影響力,減弱了他們在政治上的力量,士家大族也就漸漸無法在政治上和中央皇朝對抗了……

如果您覺得《青龍三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