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那年,是難熬的一年,本應該在這花季遇上一個我喜歡的人,談一場青澀而又印象深刻的戀愛,然而我既要應付一些突發事件也要麵對許多陳年往事。這年,我讀高中二年級。
我家隻有我和母親兩個人,對,沒有父親,一出生就沒見過麵,但不像電視劇裏的單身母親刻意告訴孩子他父親去世了那般,母親從不向我隱瞞父親的事。家裏有張全家福,那是母親懷孕七個月的時候和父親的合照,當然,當時我在母親的肚子裏,並不知道父親長什麼樣,父親也不知道他將出生的孩子是男是女。很多時候,母親都拿著照片跟我說父親的事情,她說父親是個很有紳士風度的男人,知識淵博而又幽默風趣,然而,她隻說父親的事,卻不說她與父親的事,每每到最後,她總會加上一句,說,父親不是不愛我,而是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我。然而,我卻不明白,這麼好的父親為什麼不跟我這溫婉的母親在一起。當然,我並不憂傷,也不像其他單身家庭的孩子一樣頻頻追問父親的下落,我也並不十分在意大人憐憫的眼光和小孩無心的嘲笑,因為,母親給了我滿滿的愛,所以,我很知足,隻要有一個人愛我,我就不會計較是否缺乏了另一個人的愛。
隻有我和母親兩人的家並不富裕,但能安穩地過日子,母親是一家外國語學校的中文老師,哦,對了,我家在日本,為什麼我們是中國人卻居住在日本這又是我一個小小的疑問,但即使生活在日本,母親卻從不疏忽對我進行中國文化的教育,唐詩宋詞、毛筆字、節日、曆史等等都一樣一樣仔仔細細地教給我,母親說我們是中國人,要懂得自己國家的文化,所以,即使我們身在日本,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年年都照過,就連過年,都是按照農曆的日子過。
我們這個溫馨的家在我高中二年級的第二學期開始出現了變故。進入秋天後,母親就頻頻不舒服,發燒和吃藥成了常有的事,到醫院檢查,卻得到一個命不久矣的噩耗。那個檢查,是我陪母親去的,得病的是母親,然而受到最大打擊的卻是我,我不是什麼堅強的人,那晚我伏在母親懷裏嚎啕大哭,我明知道這樣會使得患病的母親更加難受,然而,我卻抑製不住想要抱緊母親大聲哭泣的心情,而母親抱著我,卻一滴眼淚沒流,到底最堅強的是這個單獨撫養了我十幾年的女人。母親那晚的話不多,然而我原本脆弱的心卻在母親的懷抱裏逐漸茁壯成長。
這晚之後,母親開始陸陸續續講她和父親之間的事,而我也開始了解母親對父親的感情,我不說母親與父親之間感情,因為我隻了解了母親對父親的愛卻不知道父親對母親是否有愛的存在。
母親的老家在北京,這個母親提起過無數次的城市,我們國家的首都。母親的父親早逝,而母親的母親則拋棄了她改嫁,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的母親在兩老過世後憑自己的努力到英國進修,在這個國家母親與父親相遇。當時父親是個商人,剛好到英國處理業務,母親對父親一見傾心,本來這種邂逅是個美好的開端,然而母親的悲劇在於她愛上了一個有家的男人,而母親自始自終都知道。也許是因為愛也許是因為寂寞也許是因為其他原因,父親與母親共同生活了一年,母親說,這一年是她最幸福的日子。在母親懷孕七個月的時候,父親說,他要回國了,而母親沒有阻止,連一句挽留的話語都沒有就放手讓父親回國,父親回國後不久,母親就帶著肚子裏的我來到日本,一直生活到現在。我不明白母親為什麼要愛上一個有家的男人,我也不明白父親是以什麼心情讓一個愛他的女人懷孕,我更不明白父親離開挺著大肚子的母親時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些問題我都沒問母親,因為我知道這不是十六歲的我所能理解的。而我問母親的是,為什麼要選擇來日本,母親說父親曾跟她說過,父親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爺爺曾在日本侵華時期受過日本的迫害,前代對日本的仇恨傳繼到父親身上,因此父親雖愛到處遊玩,但卻從不踏足日本,因為不會相遇所以選擇這裏。因為不會相遇所以選擇這裏,這句話困擾了我很久,在多年後我終於理解了這句話背後的深意以及母親對父親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