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傑米·戴蒙:摩根大通跑堂兼掌櫃的(1 / 2)

傑米·戴蒙:摩根大通跑堂兼掌櫃的

金錢

2013年5月22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坦帕市,天氣一如既往的好。陽光明媚,鳥兒歡叫,摩根大通辦公樓前的綠草地散發著清新的氣息,整齊得好像從未被人踩過一樣。或許,在5月21日之前,這片綠草地的確沒被人踩過。不過,21日當天,曾有一大群股東、記者和相關人員擠在綠草地上,等著進入摩根大通2013年股東大會的會場。

通常,股東大會並不是什麼特別引人關注的事情,但是,摩根大通這次的股東大會卻引起了全球廣泛關注。

眾所周知,2012年因“倫敦鯨”交易醜聞,摩根大通損失了60億美元。巨額損失讓一些激進股東對該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非常不滿。這些股東強烈呼籲分離戴蒙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的雙重職務,並希望能在本次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或許已經預料到此次股東大會可能會遇到一係列的麻煩,摩根大通並沒有將大會地點設在紐約總部,而是選在了相對安全的城郊辦公樓,而且還加強了安保舉措。

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摩根大通股東大會否決了分離戴蒙職位的提議。僅有31.2%的股東支持分離他的這兩個職位,但是其中就有美國州縣和市政工人聯合會雇員養老金計劃和紐約市養老基金等重量級股東。值得一提的是,“倫敦鯨”交易醜聞催生巨額損失的消息曝光後,一項類似提議曾獲得40%的摩根大通股東支持。所以不少內部人員認為不能將“倫敦鯨”醜聞的責任加之在戴蒙一個人的頭上。

“這和好的治理無關;而是毫無頭緒的好事者試圖做最蠢的事——在完全沒有實際原因的情況下抨擊和羞辱一個出色的首席執行官。”這是媒體大亨巴裏·迪勒(Barry Diller)針對上述事件對記者發表的言論。迪勒生動直率的說法給所有氣喘籲籲的權威人士和戴蒙的公司治理風波添加了一絲急需的理智。

雖然戴蒙自己也犯了一些錯——其中有導致該行損失數十億的“倫敦鯨”(London Whale)醜聞,還有其他一係列監管上的失誤——但卻沒有讓該行受到重創。戴蒙管理下的摩根大通仍然是華爾街表現最好的銀行之一,也是美國唯一一個不需要援救的大銀行。在戴蒙掌舵期間,公司沒有一個季度虧損過,而且該行在過去5年中的表現也勝過了大部分標準普爾500(Standard & Poor’s 500)指數記錄的公司和很多同類銀行。

艾拉·米爾斯坦(Ira Millstein)是公司治理運動的先輩之一,他說:“現在形成了一種廣泛的共識,公司需要強有力的董事會領導,正因為如此,我現在相信一種尺碼或許並不能適合所有情況。首席董事兼任董事長或許能達到這樣的目的。”米爾斯坦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Columbia Law School)全球市場和企業所有製研究中心(Center for Global Markets and Corporate Ownership)主席和威嘉律師事務所(Weil Gotshal & Manges)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