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吃喝也有最佳時間(1 / 1)

很多中年男性都有餓了就吃,渴了才喝的習慣,雖說天經地義,卻未必科學。因為填飽肚子算數的歲月已成曆史,講究營養科學的時代已經來臨。營養科學不僅指吃什麼,還包括怎麼吃,何時吃,這樣才能將營養功效發揮到極致。現在就來看看一些食物與飲品的最佳攝取時間。

1)水果:飯前1小時吃。很多人認為飯後吃水果有助於消化,其實這並不科學。醫學專家分析後發現,飯後吃水果可被先吃下的食物阻滯於胃中,產生發酵反應甚至腐敗,出現脹氣、便秘等症狀,帶來負麵效應。

如果將吃水果的時間提前到飯前1小時,不僅不會影響正常的消化過程,而且因水果屬生食,吃生食後再進熟食,體內就不會產生白細胞增多等不良反應,可保護體內免疫係統免受熱食的惡性刺激。

另外,飯前吃水果還有減肥功效。因為飯前吃水果,肚子裏已經先有一些食物,再吃飯,隻要吃到七分飽就有飽腹感了,無異於節食減肥。

2)茶:餐後1小時後飲用。飲茶的確有利於健康,茶葉可提供維生素、鐵質等養分,並有護心、抗癌、延緩衰老等保健功效,但飯後馬上喝茶是不科學的。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飯後馬上飲茶,茶中的鞣酸會與食物中的鐵質結合,生成不溶性的鐵鹽,讓人體無法吸收,久而久之就會引起體內缺鐵。而在進食後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食物中的鐵質已經吸收完畢,此時再喝茶就不會幹擾鐵質吸收了。

3)牛奶:晚睡前飲用。牛奶能提供豐富的鈣質,鈣質又是人體健康必不可少的礦物元素,所以牛奶為鈣的最佳來源。通常人們習慣早晨喝牛奶,這是不太科學的。因為人體內有種稱為生長激素的荷爾蒙(激素),在晚上入睡1小時以後濃度最高。而生長激素對人體的健康最為重要,能促使身體的合成代謝旺盛。若將喝奶之舉安排在晚睡前,內含的鈣質就會為身體充分吸收。另外,牛奶還有一定的催眠作用。

4)果汁:飯前半小時或兩餐之間飲用。果汁中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能促進消化,還能使小腸上部呈酸性,幫助身體吸收鈣、磷等元素,並能提供多種維生素及無機鹽,調節體液的酸堿平衡。在兩餐之間或飯前半小時飲用最容易被身體吸收。

5)蔬菜汁:晨起或飯前半小時飲用,堅持下來可收到神奇的美容健體功效,並有潤腸通便及去除身體異味等作用。

6)咖啡:午餐後半小時到1小時飲用。咖啡能減肥,提神,在午飯後30分鍾至1小時內品嚐一杯咖啡,能促進消化,並能燃燒脂肪。不過在下班前再喝1杯咖啡,並配合步行,也是不錯的選擇,既解乏又能消耗熱量。

7)魚肉:進入自溶階段後再烹飪食用。不少人認為活魚營養價值高,喜歡“活魚鮮吃”。其實不然,無論營養價值還是從食用味道,吃活魚或剛死的魚都不是最佳的食用方法。魚類死後需經過一段時間,肌肉逐漸僵硬,此時的魚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會分解產生氨基酸,而氨基酸才是鮮味的主要成分。這時再做來吃,內部的營養才容易被人體吸收,味道也更鮮美。

8)湯:進食前20分鍾最合適。“飯前喝湯,勝過藥方”。因為從口腔、咽喉、食管到胃是食物必經之路,先喝幾口湯,等於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能幫助順利下咽食物,防止幹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

9)酒:下午2點鍾以後合適。人的胃在上午一般會分解乙醇的酶——乙醇脫氫酶濃度低,此時飲酒,較下午更易被人體吸收,使血液中的乙醇濃度升高,進而對肝、腦等器官造成傷害。此外,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緒激動時也不宜飲酒,尤其是白酒,以免心血管受害。

健康課堂:

飯前喝湯並非“多多益善”,要因人而異,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湯為宜,而早餐前可適當多些,因一夜睡眠後,人體水分損失較多,需要補充。喝湯時間以飯前20分鍾左右為好,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