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壓:
歲數大了,要嚴防死守血壓
不要覺得“年紀大了血壓高一點沒關係”
一直以來,高血壓都被視為“老年病”,即便是在中青年高血壓發病率越來越高的今天,高血壓患者的主要人群依然是老年人。
這跟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分不開。一般來說,40 歲以上的人群,年齡每增加 10 歲,血管的收縮壓就有上升 10mmHg 的可能。原因是,動脈血管會隨年齡增長發生退行性變化,一則是血管壁因細胞老化而硬化,二則不好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就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大血管硬化後彈性降低,這正是高血壓發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老了,血管僵硬了,血壓自然就比年輕人高,不必對血壓的升高過於大驚小怪。
但是,這絕不意味著年齡大了,出現高血壓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有不少老年的高血壓患者會跟我說:“大夫,我都 70 多歲了,高壓(收縮壓)160(mmHg)應該不要緊。”似乎血壓隨年齡增高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完全不用放在心上。這種樂觀的態度固然可貴,但有點過分樂觀了,容易出現危險。
同樣的血壓值,老年人發生中風和其他心血管意外的危險性,必然高於同一血壓水平的中年人。為什麼呢?因為老年人身體各器官本身的健康狀況比較差,他們的血壓如果比較高,不但存在動脈硬化,而且加上年齡增大,往往合並有對健康構成極大威脅的合並症,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在高血壓狀態下,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性更會增加,因此年齡越大,高血壓越危險。所以說,老年人千萬不要覺得血壓高一些沒關係。
收縮壓高,舒張壓不高:未見得是好事
而且,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老年人的高血壓有一定的特點:其中部分人隻是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是不升高的。這被稱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
有不少老年高血壓患者會高興地跟我說:“大夫,我的高壓(收縮壓)
雖然高,可是,低壓(舒張壓)降下來了。”這真的是好事嗎?不是的,事實上,當收縮壓大於 140mmHg,舒張壓低於 65 ~ 70mmHg,都會增加中風、心髒病等發病概率。所以,收縮壓升高了很危險,舒張壓過低同樣危險。
而且,收縮壓與舒張壓這兩個數值的差,我們稱為脈壓。脈壓的增高,說明老年人大動脈彈性減退、變硬,大動脈不能有彈性地調節血管內的血液,加重了血管的負擔。因此,當老年病人低壓逐漸下降時,應注意控製自己的收縮壓,如果不能及時控製自己的血壓,大動脈硬化程度加重,收縮壓將越來越高,而舒張壓也會越來越低,造成血壓很難控製的惡性循環,這是相當危險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舒張壓很低是好事。
老年高血壓患者日常生活要謹記“四個注意”
注意飲食。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要遵循低鹽、低脂、高蛋白的原則。
食鹽的攝入量每天最好是 5 克以下。主要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等,適當限製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這樣不僅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也便於控製血壓。但為了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除從穀物中獲取蛋白質外,還應該多吃一些牛奶、瘦肉、魚類等食物,同時,要保證攝入充足的蔬菜、水果,以補充維生素,調節體內的電解質平衡。
注意控製情緒。中醫有“百病生於氣”的說法,不良的情緒的確可以讓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所以,老年人要注意控製情緒,別為生活瑣事過於煩憂,做到清心寡欲,泰然處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自得其樂。這樣會有利於神經內分泌調節,使血管的舒縮功能處於最佳狀態,血壓也會自然保持穩定。
注意運動和家務的活動量。老人大都不用上班了,但是家務活動是難免的,很多人還要帶孫子孫女。因此,我在這裏提醒一下老年人,不管是幹家務活還是鍛煉身體,都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度勞累,而且要保證充足睡眠。
注意一些生活細節。比如,褲帶紮得過緊,腹腔受壓,腹腔內的血液分布在心、腦等髒器,會讓血壓升高。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衣褲不可以過於緊小,以柔軟寬鬆為好。冬天最好穿絲棉衣、駝毛衣等,既輕快,又暖和。諸如此類的生活細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多加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