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任務,這就要出海考察。
耳靈將停在家門口的車,開到港口,耳靈將小黃蟲在車位上停放了。他走上作業船,向先行來到的同事打招呼。“早上好。”
“早上好。”
“今天的天氣不錯。”
“天氣不錯。”
“天氣靈光,成人之美。”
“耳靈,你今天是怎麼了?一夜之間,成了詩人?”
同事們在做出海前的準備工作。耳靈過去,加入其中。
耳靈的心裏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今天要交好運,說不定,今天的考古會在他的手上有重大發現。
大海風平浪靜。
考古作業船駛出港口。
船行出沒有多長時間,大海就變了臉。
風大,浪起。
大雨如注。
“氣象台報的什麼破預報。” 考古隊長皺起眉頭。
水下考古看天吃飯,考古隊長不能不考慮隊員們的生命安全。他打算返航。可是季節不繞人,已經進入深秋,能夠工作的好日子不多。
隊長猶豫不決,看看天,又看看大海。是相信天氣預報,還是相信眼前的事實?
海上的天氣真不好說,真是孩兒臉,說變就變。風力開始降低,剛剛還是傾盆樣的大雨停止,浪也小了。考古作業船也算是順順當當到了作業區,停泊下來。
隊員們做潛水前的準備。壓縮空氣瓶和麵罩取出來,潛水壓力表和潛水刀也拿了出來,還有水下電筒。一應的配備真不少,認真配置,仔細檢查。記錄員認真記錄下水人的姓名以及下水時間和主要負責的作業內容。
隊長又一次看了手上的本子,上麵標示入水順序和入水和出水的時間,以及在海底停留的時段。隊長也算是久經沙場,知道海底環境變幻莫測,必須嚴格按照程序,在規定的時間內規範操作,一步不能馬虎。
耳靈問:“隊長,今天在水下的停留時間能不能延長一些?”
“不行!尊重科學。”
耳靈掃興地做了一個無可奈何的動作,也就是聳了聳肩,雙手攤開,亮出掌心。
“事情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性急。工作沒做完沒關係,到了時間就要出水。一定要保證人的安全,一定不能出事。”隊長又一次在隊員下水前老調重彈。
入水的繩子係到耳靈的身上。
這次下水共計兩個組。每組兩個人。海底能見度低,人太多,海水會變渾濁。這兩個組有分工,一個組測繪,另一個組采集文物。他們是為打撈一艘早年間的沉船做前期的資料采集。
“可以下水了。”隊長發出指令。
在規範程序下,潛水隊員們下水都很快,必須在一分鍾左右到達30米深的海底。四個人潛水後,粗重的呼吸聲由通話係統從水下傳出水麵。
隊員下海背的是高氧氣瓶,能支撐約35分鍾,通過電腦潛水表可掌握出水時間。為了安全,每次時間快到,隊長由通話係統發出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