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別急啊。這就好了,我幫您梳頭”。劉燁璿說著,在剛才為之捶背的老頭臉上親了一下,轉到那個叫李奶奶的身後。
李奶奶把手上的塑料梳子遞給劉燁璿。
劉燁璿接過梳子,沒用,而是去那邊,從帶來的一堆東西裏,拿出了一把木梳子。劉燁璿一邊走著,一邊用木梳子梳理自己的長發。
“上次來,我發現,老人們用的是塑料梳子”。劉燁璿對院長說:“這次,我買了些木梳子帶來。木梳子保健。叫老人們用這種新梳子時,要先輕點。新的,尖頭上有銳點,容易傷頭皮”。
當劉燁璿用輕輕的動作,幫李奶奶梳頭時,李奶奶滿臉的皺紋頓時舒展了許多。李奶奶沒牙的蹩嘴,樂得合不攏。劉燁璿站在李奶奶身後的一舉一動,如聖女般。
這場景,這情景,耳靈看得,身上竟然有一種血往上湧的感覺。他看到了一個溫柔而又體貼人的女性形象。耳靈如果沒有跟來,是根本想象不出,劉燁璿會對這些風燭殘年的老人這麼有愛心。
劉燁璿這個人,身上已經出現諸多的謎團。耳靈如此想。
耳靈有些想不明白,劉燁璿這麼年輕,就開始做公益事業。她哪來的錢?家裏很有錢嗎?為什麼不找一份工作,在工作的業餘時間做公益。才二十幾歲的人,不工作,隻做公益,是不是好?這是需要探討的。
“劉燁璿。你自己不工作,卻拿家裏的錢來做公益。這是不是妥當?你想過這個嗎?”回程的路上,耳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劉燁璿笑了笑,說:“我是一個病人。胃癌。我做公益的錢,就是家裏給我看病的錢。”
啊?耳靈吃驚,目光再次落到劉燁璿的臉上。
耳靈問:“住院了嗎?”
劉燁璿苦笑,說:“住進醫院,就得接受介入,化療,放療。幾做幾不做的,人沒了。我不想把錢浪費在這上麵。”
這一說法,耳靈點頭,認同。這與他現在所進行的一項探索不謀而合。
劉燁璿說:“住進去,麵臨切片檢查,當結果是惡性,醫師準定讓你開刀。如果是良性,醫師還是建議你開刀。無數臨床證明,化療效果隻有2%到4%。麵對這樣一個數據,你還願意接受劇毒藥物的治療嗎?患癌後的死亡率,你是希望押在一個不確定的機率上嗎?我不想。我想用另外一個方式麵對。”
這是一個思想獨特、堅強的女孩。耳靈這樣想了。
耳靈問:“不住院治療,你就這麼拖下去?”
劉燁璿說:“我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行之有效嗎?”
“有沒有效,要做了,才知道。”
“你怎麼做?”
“就你眼下看見的。”
耳靈問:“你把父母給的看病的錢,用來做公益,他們知道嗎?”
“不知道。”
“他們就算相信你四處求醫,不會不看病曆吧。”
劉燁璿說:“我有相關病曆的。”
“你從哪弄?”
劉燁璿把這中間的操作環節告訴了耳靈。耳靈這才明白,感情這也在造假。劉燁璿參加到一個QQ群中,這是一個癌症患者自我療法的群,人員分布在全國各地。濱城也有人。她到了濱城後,就是通過這裏的人,弄到造假的病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