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嬰幼兒奶粉事件的“元凶”
2008年9月,鬧得沸沸揚揚的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屬於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衛生部2008年9月15日介紹,全國因食用三鹿牌嬰幼兒奶粉患腎結石的患兒已達1253名,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蘇、甘肅,其中有2名患兒死亡。
奶粉有毒是因為其中含有三聚氰胺,可能是在奶粉中直接加入的,也可能是在原料奶中加入的。牛奶和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為三聚氰胺能冒充蛋白質。按規定,牛奶是要檢測蛋白質含量的,要是蛋白質不達標,說明牛奶兌水兌得太多。
由於蛋白質不太容易檢測,生化學家們就想出個偷懶的辦法:因為蛋白質是含氮的,所以隻要測出食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質含量。蛋白質主要由氨基酸組成,其含氮量一般不超過30%,而三聚氰胺的分子式含氮量為66%左右。通用的蛋白質測試方法“凱氏定氮法”是通過測出含氮量來估算蛋白質含量,添加三聚氰胺會使得食品的蛋白質測試含量偏高,從而使劣質食品通過食品檢驗機構的測試。三聚氰胺是一種白色結晶粉末,沒有什麼氣味和味道,摻雜後不易被發現。
因此,三聚氰胺以“假蛋白”的身份被添加到牛奶或奶粉中,這樣檢測的時候就可以達到規定的蛋白質含量了。三聚氰胺屬於化工原料,是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的,但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劑,以提升食品檢測中的蛋白質含量指標,因此三聚氰胺也被稱為“蛋白精”。
2三聚氰胺對人體的危害
三聚氰胺的最大特點是含氮量很高,達66%,可導致人體泌尿係統產生結石,損傷動物的腎髒功能,導致動物腎衰竭。國內有關人士曾做過一項動物毒理學試驗:用三聚氰胺給小白鼠灌胃,結果發現死亡的小白鼠輸尿管中有大量晶體蓄積,部分小白鼠的腎髒被膜有晶體覆蓋;再用連續加有三聚氰胺的飼料喂養動物,進行亞慢性毒性試驗,被試驗的動物腎髒中可見淋巴細胞浸潤,腎小管管腔中出現晶體,通過生化指標觀測到試驗動物血清尿素氮和肌酐逐漸升高。
據醫學專家介紹,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以及我國衛生部門的權威機構,均對人體攝入三聚氰胺安全限量進行了科學評估,按照最嚴格的評估標準計算:以一個標準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食用上述三聚氰胺含量的液態奶,如每天不超過2公升(即8袋,每袋250毫升),對人體是安全的,到目前為止並未發現由於食用上述品牌液態奶導致成年人泌尿係統結石的病例。但對嬰幼兒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據衛生部介紹稱,截至2008年9月15日8時,全國醫療機構共接診、篩查食用三鹿牌嬰幼兒奶粉的嬰幼兒近萬名,臨床診斷患兒1253名,其中2名死亡;913名在院外隨診治療或已治愈;留院觀察治療340名;53名症狀較重,其餘病情平穩並趨於好轉。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分析認為,因食用三鹿牌奶粉致泌尿係統結石病情較輕的患兒愈後較好。即使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如及時治療,腎功能也可以恢複。
市場上的牛奶飲品形形色色,光從名稱上看就有純牛奶、純鮮牛奶、鮮牛奶、酸奶、風味牛奶、含乳飲料等。其實這些牛奶飲品根據配料不同,可分為純牛奶和含乳飲料兩種。
純牛奶也叫鮮牛奶、純鮮牛奶,從產品的配料表上,可以看到這種產品的配料隻有一種,即鮮牛奶。鑒別純牛奶的好壞,主要有兩個指標:總幹物質(也叫全乳固體)和蛋白質。這兩個指標的含量在產品的包裝袋上一般都有說明,它們的含量越高,牛奶的營養價值就越高,一般來說,價格相對也會較高。此外深受消費者歡迎的酸奶是用純牛奶發酵製成的,因此酸奶也屬純牛奶。
含乳飲料允許加水製成,從配料表上可以看出,這種牛奶飲品的配料除了鮮牛奶以外,一般還有水、甜味劑、果味劑等,而水往往排在第一位(國家要求配料表的各種成分要按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列出)。國家標準要求,含乳飲料中牛奶的含量不得低於30%,也就是說水的含量不得高於70%。因為含乳飲料不是純奶做的,所以其營養價值不能與純牛奶相提並論。
值得說明的是,市場上有一些含乳飲料的包裝袋上,往往用大號字寫著“活性奶”、“鮮牛奶”等模糊名稱,仔細看時,才會發現旁邊還有一行小字“含乳飲料”,而個別產品連這一行小字也沒有,隻在配料表上多了一項“水”,需要仔細看才能分辨清楚。
4喝牛奶的幾個誤區
(1)誤區一:牛奶必須煮沸。通常,牛奶消毒的溫度要求並不高,70℃時用3分鍾,60℃時用6分鍾即可。如果煮沸,溫度達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會出現焦化現象,而焦糖可誘發癌症。其次,煮沸後牛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澱現象,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
(2)誤區二:瓶裝牛奶放在陽光下曬,可增加維生素D。有的家長從廣告中得知,補鈣還要補維生素D,而多曬太陽是攝取維生素D的好方法,於是便照方抓藥地把瓶裝牛奶放到太陽下去曬。其實這樣做得不償失。牛奶可能會得到一些維生素D,但卻失去了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因為這三大營養素在陽光下會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陽光下乳糖會酵化,使牛奶變質。
(3)誤區三:以煉乳代替牛奶。煉乳是一種牛奶製品,是將鮮牛奶蒸發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裝罐製成的。有人受“凡是濃縮的都是精華”的影響,便以煉乳代替牛奶給孩子喝。這樣做顯然是不對的。煉乳太甜,必須加5~8倍的水來稀釋。但當甜味符合要求時,往往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也比新鮮牛奶下降了一半,如果喂食嬰幼兒當然不能滿足他們生長發育的需要,還會造成他們體重不增、麵色蒼白、容易生病等。如果在煉乳中加入水,使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接近新鮮牛奶,那麼糖的含量又會偏高,用這樣的“奶”喂孩子,也容易引起小兒腹瀉。此外,如果孩子習慣了過甜的口味,會給以後添加輔食帶來困難。
(4)誤區四:牛奶越濃越好。有人認為,牛奶越濃,身體得到的營養就越多,這是不科學的。所謂過濃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濃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標準。也有人唯恐新鮮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而如果是嬰幼兒常吃過濃牛奶,會引起腹瀉、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還會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腸炎。這是因為嬰幼兒髒器嬌嫩,受不起過重的負擔與壓力。
(5)誤區五:加糖越多越好。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許多人的“共識”。加糖是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給的熱量,但必須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
牛奶裏加什麼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進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後,變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過規定範圍。
還有一個何時加糖的問題。把糖與牛奶加在一起加熱,這樣牛奶中的賴氨酸就會與糖在高溫下(80~100℃)產生反應,生成有害物質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不僅不會被人體吸收,還會危害健康。因此,應先把煮開的牛奶晾到溫熱(40~50℃)時,再將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6)誤區六:牛奶加巧克力。有人以為,既然牛奶屬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時吃一定大有益處。事實並非如此。液體的牛奶加上巧克力會使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產生化學反應,生成“草酸鈣”。於是,本來具有營養價值的鈣,變成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從而導致缺鈣、腹瀉、少年兒童發育推遲、毛發幹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病率等。
(7)誤區七:牛奶服藥一舉兩得。有人認為,用有營養的東西送服藥物肯定有好處,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牛奶能夠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相同的時間內非牛奶服藥者明顯偏低。用牛奶服藥還容易使藥物表麵形成覆蓋膜,使牛奶中的鈣與鎂等礦物質離子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非水溶性物質,這不僅降低了藥效,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藥前後1~2小時內最好不要喝牛奶。
(8)誤區八:用酸奶喂養嬰兒。酸奶是一種有助於消化的健康飲料,有的家長常用酸奶喂食嬰兒。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雖然能抑製很多病原菌的生長,但同時也破壞了對人體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長條件,還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腸炎的嬰幼兒及早產兒,如果喂食他們酸奶,可能會引起嘔吐和壞疽性腸炎。
(9)誤區九: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檸檬汁以增加風味。在牛奶中加點橘汁或檸檬汁,看上去是個好辦法,但實際上,橘汁和檸檬均屬於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質,就會使蛋白質變性,從而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10)誤區十:在牛奶中添加米湯、稀飯。有人認為,這樣做可以使營養互補。其實這種做法很不科學。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而米湯和稀飯主要以澱粉為主,含有脂肪氧化酶,會破壞維生素A。孩子,特別是嬰幼兒,如果攝取維生素A不足,會使嬰幼兒發育遲緩,體弱多病。所以,即便是為了補充營養,也要將兩者分開食用。
5牛奶並非保質期越長越好
牛奶以其豐富的營養成分獲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鍾愛,但很多消費者在選購乳品上還存在著“誤區”,誤以為牛奶的保質期越長,奶質就會越好,營養成分就會越高。
從營養成分來看,真正的“鮮奶”,即巴氏殺菌奶要優於保質期很長的常溫奶。但由於對儲存、運輸、銷售的溫度有嚴格的要求,尤其對健全的冷鏈運輸要求極高,巴氏殺菌奶還沒有被更多的消費者所知所選。不過專家表示,隨著原料地和消費地“脫節”問題的逐步解決,冷鏈運輸的完善,以及消費者對奶製品認識的提高,今後液態奶將越來越朝著巴氏殺菌奶的方向發展。專家建議,各個地方應當加快發展本地的乳品企業,滿足當地的鮮奶需求,讓更多的消費者喝上真正新鮮、營養高的牛奶。
6牛奶奇怪且健康的10種吃法
中醫學認為,牛奶味甘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滋潤腸道、清熱通便、補虛健脾等功效。把牛奶進行適當的加工,或和其他食物一起進行調配,可製成各種“食療牛奶”。
(1)牛奶粥。鮮牛奶250毫升、大米60克、白糖適量。先將大米煮成半熟,去米湯,加入牛奶,文火煮成粥,加入白糖攪拌,充分溶解即成。早晚溫熱服食,注意保鮮,勿變質。可補虛損,健脾胃,潤五髒。適用於虛弱勞損、氣血不足、病後虛羸、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等症。由乳品加工廠生產的牛奶粥有多種配方,形成甜、鹹等不同風味。其殺菌時間短,營養損失少。
(2)牛奶大棗湯。牛奶500毫升、大棗25克、大米100克。先將大米與大棗同煮成粥,然後加入牛奶,燒開即可。可補氣血、健脾胃。適用於過勞體虛、氣血不足等症。
(3)羊肉奶羹。羊肉250克、生薑20克、山藥100克、牛奶250毫升。將羊肉洗淨切成小塊,生薑切成片,一起放進砂鍋,加水適量,文火燉7~8小時,攪勻,去除未爛殘渣,留羊肉湯,加入切片山藥,煮爛,再倒入牛奶,燒開即可。本品溫中補虛,益精補氣,適用於病後(產後)肢冷、疲倦、氣短等症。可每天分數次服食,連服5~7天為一療程。服本方時不宜同時吃其他藥物,最好每天早晨輔食一次小米大棗蓮子粥(小米60克、大棗10枚、蓮子18克共煮成粥)。
(4)鮮奶玉液。粳米60克、炸胡桃仁80克、生胡桃仁45克、白糖12克、牛奶200毫升。把粳米洗淨,浸泡1小時撈出,濾幹水分,和胡桃仁、牛奶加少量水攪拌磨細,用漏鬥過濾取汁,將汁倒入鍋內加水煮沸,加入白糖攪拌,待全溶後濾去渣,取濾液倒入鍋內燒沸即成。本品可補脾腎,潤燥益肺,適用於咳嗽、氣喘、腰痛及津虧腸燥便秘等,並可作為病後體虛、神經衰弱、慢性支氣管炎、性功能低下、老年便秘患者的膳食。空腹飲用或早晚佐食均可。
(5)薑韭牛奶羹。韭菜250克、生薑25克、牛奶250毫升。將韭菜、生薑切碎、搗爛,以潔淨紗布絞取汁液,再倒入鍋內,加牛奶煮沸即可。本品可溫胃健脾,適用於胃寒性胃潰瘍、慢性胃炎、胃脘痛、嘔吐等,可於每日早晚服用。另有一種薑汁牛奶,用生薑汁10克、白糖20克、牛奶200毫升,混勻煮沸即成。本品可益胃、降逆、止嘔吐,適用於妊娠嘔吐不能進食的婦女。
(6)厚奶。把牛奶燒開加入3%~7%的澱粉或糕幹粉、藕粉等,使牛奶變稠,稍加糖即可。本品適用於習慣性嘔吐、反胃和需要增加能量的患者。
(7)蛋奶。先將雞蛋煮老,去掉蛋殼、蛋白,用勺子將蛋黃研碎,加入牛奶充分混合即可。蛋黃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外,還含有鐵、磷等物質。本品適用於缺鐵性貧血,以及需要補充鈣質的四五個月的嬰兒。
(8)自製脫脂奶。將牛奶煮開,靜置數小時,去掉上麵一層奶皮(即脂肪,此法一般可去掉80%的脂肪)即成。本品適合於喂養患腹瀉、痢疾、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嬰幼兒。由於去掉脂肪的牛奶含熱量低,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D等,可用其他食品補充,病愈後應繼續喂全脂牛奶。
(9)奶茶。牛奶中加茶同飲可說是全世界人民的傳統習慣。我國南方人喜歡喝帶甜味的牛奶紅茶,而新疆、內蒙古、西藏人則愛喝帶鹹味的奶茶(磚茶+牛奶)。奶茶的調製方法是:先用開水浸泡茶葉,然後趁勢把它倒進煮沸的牛奶中。至於加糖或加鹽,則可根據個人的口味而定。牛奶中加茶葉以後,使兩者特有的香味融於一體,營養成分相互補充,抑製了牛奶的腥味和茶葉的苦澀味,飲用起來味道更加濃鬱、綿長。奶茶可以去油膩、助消化、益思提神、利尿解毒、消除疲勞,也適合於急慢性腸炎、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病人飲用。對酒精和麻醉藥物中毒者,它還能發揮解毒作用。
(10)牛奶減重法。適用於運動員減體重。舉重、摔跤、柔道等運動項目是按體重分等級的,運動員要在比賽前調整好體重,使之限製在某一等級範圍內,過去常采用的方法是限製熱能攝入量,排汗和服用利尿劑等。近年來國外有人采用牛奶減重法,具體辦法有兩種,一種叫普羅科普氏法,即每周安排一天為牛奶日,在這一天僅食牛奶1~1.5升、酸奶0.5升、奶酪100~200克,以及少量奶油;另一種叫卡雷爾氏法,連續3天時間,每天分5次喝牛奶共1升,同時,再吃一些蔬菜、水果、肉類。據說采用牛奶減重可減少體內水分,而且無滲透性幹擾,不會影響運動員的成績。
7牛奶什麼時候喝最好
(1)早餐空腹喝牛奶不正確。有些成年人有早晨空腹喝牛奶的習慣,這種方法不科學,原因是經過一個晚上睡眠休息,人的胃早已排空,已做好吃飯消化食物的準備,這時胃的排空也很快,而牛奶又是流質的乳汁,胃排出更快。空腹喝牛奶,在胃中還未被充分消化吸收就被排入腸中,造成了營養成分的損失。
牛奶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主要作用是構成人體新的組織,還對原有組織有修補作用。若空腹喝牛奶,不但牛奶從胃中很快排出,而且上述的寶貴蛋白質還會被人體分解作為熱量被消耗掉,這就不能完全起到蛋白質應有的作用,一些氨基酸在小腸內沒有來得及吸收就被排入大腸,在大腸中這些蛋白質和氨基酸被分解腐敗變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增加了人體的負擔。
同時,牛奶有催眠鎮靜作用,早晨正是人們精力旺盛地學習和工作時間,喝牛奶後使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覺,反而對學習和工作不利,所以最好不要在早晨空腹喝牛奶。
(2)晚上喝牛奶有利於休息和睡眠。最好晚上喝牛奶,因牛奶中含有一種能使人產生疲倦欲睡的生化物L色氨酸,還有微量嗎啡類物質,這些物質都有一定的鎮靜催眠作用。特別是L色氨酸,它是大腦合成羥色的主要原料,五羥色胺對大腦睡眠起著關鍵的作用,它能使大腦思維活動暫時受到抑製,從而使人想睡覺,並且無任何副作用。而且牛奶粘在胃壁上吸收也好,牛奶中的鈣還能消除緊張情緒,所以它對老年人的睡眠更有益,故晚上喝牛奶好,有利於人們的休息和睡眠。
同時,睡前喝牛奶有利於鈣的吸收利用。晚餐攝入的鈣,睡前大部分被人體吸收利用。睡後,特別是晚上零點以後,血液中鈣的水平會逐漸降低,血鈣的下降,促進了甲狀旁腺分泌亢進,激素作用於骨組織,使骨組織中的一部分鈣鹽溶解於血液中,以維持血鈣的穩定平衡。此種溶解作用是人體的自我調節功能,時間長了,會成為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之一。晚上睡前喝牛奶,牛奶中的鈣可緩慢地被血液吸收,整個晚上血鈣都得到了補充、維持平衡,不必再溶解骨中的鈣,防止了骨流失、骨質疏鬆症,所以睡前喝牛奶好。
(1)牛奶消毒不是溫度越高越好。因為牛奶的營養成分在高溫下會遭到破壞,其中的乳糖在高溫下會焦化,所以超高溫滅菌奶並非品質最優。
(2)牛奶含鈣量和濃度不是越高越好。目前各廠家牛奶本身的含鈣量差別並不大,但是有些廠家為了尋找賣點,人為提高產品的含鈣量,在天然牛奶中加進了化學鈣,但這些化學鈣並不能被人體吸收,久而久之在人體內沉澱下來,甚至會造成結石。
(3)牛奶中的脂肪不是越低越好,即牛奶不是脫脂就好。很多人擔心喝了牛奶會長胖,因此總是選擇脫脂牛奶。其實牛奶當中所含的脂肪不可能直接轉化為人體脂肪,而且天然牛奶自身所含的脂肪比例並不高,所以,認為喝了牛奶會長胖是一種誤解。此外,脫脂牛奶營養成分大為減少,也不利於人體健康。
牛奶稀是質量問題嗎?不是的。滅菌和均質過的牛奶,看起來較稀,但其營養價值實際上一點兒也不比看起來更黏稠的牛奶低。那些在包裝內壁上附有黃油的牛奶,是因為脂肪量大,一定時間過後,脂肪就會上浮,形成油脂。這樣的牛奶難以被人體充分吸收,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甚至有的牛奶生產廠家常利用人們對此的誤解,在牛奶中添加增稠劑,以此蒙騙消費者。
9正確飲用牛奶有助消除脂肪
鈣(尤其是從奶製品中攝入的)有助於控製體重和脂肪。在不增加膳食總熱量的前提下,增加膳食鈣攝入量,可以顯著減少人的體脂比例,減少發生肥胖的危險。反之,當膳食鈣不足時,人體活性維生素D水平會自動提高,從而增加細胞間的鈣含量,減少機體散熱。同時,胰島素釋放增加,提高脂肪合成酶活性,減少脂肪分解。因此,應該鼓勵人們在日常的飲食中添加更多的奶類製品,這將有助於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控製體重。
乳製品和碳酸鈣等無機鈣都有一定的預防肥胖的作用,但兩者相比起來,乳製品(尤其是低脂牛奶)效果更佳。一方麵,乳製品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D、有活性肽類物質,可調整腸道菌群,促進礦物質吸收。尤其是乳製品鈣的生物有效性高於其他膳食鈣來源。另一方麵,乳製品中還含有脂肪分解物質,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肽等,也有助於減脂。
如果要獲得最佳的減脂效果,成年人的推薦牛奶飲用量為800毫克,一般來說,每天從傳統膳食中可獲取400~500毫克鈣,再加上每天3杯牛奶(或酸奶、低脂酸奶),就可以達到這個水平。
10常喝牛奶的男性要多吃番茄
牛奶營養豐富,每天喝牛奶的人越來越多,但有許多研究發現,常喝牛奶的男性易患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係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美國波士頓一研究小組對20885例美國男性進行了長達11年的隨訪調查,食用的奶製品主要包括脫脂奶、全脂奶和乳酪等,其中有1012例男性發生前列腺癌。統計學分析後發現,與每天從奶製品中攝入150毫克鈣的男性相比,每天攝入600毫克鈣的男性血漿中1,25-二羥維生素D3(有抗前列腺癌作用)濃度顯著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上升32%。在排除了年齡、體重、吸煙、體育鍛煉等影響因素後發現,每天進食奶製品2.5份以上(每份相當於240ml牛奶)的男性與進食奶製品0.5份以下的相比,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上升34%。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也證實,多食奶製品會增加男性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國內也有研究發現牛奶攝入量與前列腺癌發病率顯著相關,其原因可能是某些品牌的牛奶中雌激素含量較高。
令人慶幸的是,水果和蔬菜中一些植物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番茄紅素是一種重要的類胡蘿卜素,它廣泛存在於水果及蔬菜中。番茄、杏、番石榴、西瓜、番木瓜和紅葡萄均含有較多的番茄紅素,其中尤以番茄中的含量為最高。
美國研究人員對46000例男性進行了6年的隨訪調查,發現有773例發生前列腺癌。研究表明,與不吃生番茄的人相比,每周吃2~4次生番茄的人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性要降低26%,番茄比薩和番茄醬也都有這樣的作用;直接食用番茄紅素也可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番茄紅素的抗氧化性能是天然類胡蘿卜素中最強的,它有保護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抑製癌細胞增殖和調節激素狀態等作用,其抗前列腺癌的作用已被大量研究所證實。
所以,為了愛護前列腺,男性喝牛奶還是得悠著點,別把它當成飲料喝。另外,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不妨每天多吃點番茄。
11喝羊奶對人體的好處
中醫一直把羊奶看做對肺和氣管特別有益的食物。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羊奶中的蛋白質、礦物質,尤其是鈣、磷的含量都比牛奶略高;維生素A、維生素B含量也高於牛奶,對保護視力、恢複體能有好處。對於婦女來說,羊奶中維生素E含量較高,可以阻止體內細胞中不飽和脂肪酸氧化、分解,延緩皮膚衰老,增加皮膚的彈性和光澤。對於老年人來說,羊奶性溫,具有較好的滋補作用。上皮細胞生長因子也可幫助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黏膜細胞修複,提高人體對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對於腦力勞動者來說,睡前半小時飲用一杯羊奶,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作用。由於羊奶極易消化,晚間飲用不會成為消化係統的負擔,也不會造成脂肪堆積。那麼,羊奶都具有哪些科學上的優點呢?
(1)羊奶更易消化吸收。羊奶較牛奶含有更多的α-乳清蛋白,較少的酪蛋白,其蛋白質在胃中形成的凝塊細,更易消化吸收。羊奶的脂肪球隻有牛奶的1/3,又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更容易為小腸中的乳糜吸收。
(2)羊奶可解除大部分牛奶蛋白引起的過敏症。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質如α-S1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是目前公認的過敏源。在正常情況下,這兩種蛋白質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如果人體的消化能力不足,這兩種蛋白質以未被消化的形式進入人體,就會引起過敏反應。一般而言,嬰兒0~6個月是最敏感的時期,兩歲以後,隨著消化能力的提高和免疫功能的增強,大部分的小朋友不再對牛奶過敏。牛奶過敏的常見症狀是皮疹、濕疹以及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
經過科學家多年研究,人們發現牛奶中α-S1酪蛋白含量占總蛋白的43%,而山羊奶隻占1%~3%;同時山羊奶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比牛奶低,且其氨基酸的排列順序與牛奶不一樣,較牛奶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羊奶可以解除大部分牛奶過敏症。
(3)羊奶可增加人體的抗病能力。羊奶中含有和人乳一樣的活性因子——上皮細胞生長因子(EGF),有益於上皮細胞的生長,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12奶酪的保健功能
奶酪有豐富的維生素A,天然牧草中維生素A轉變到奶酪中,能增進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保護眼睛健康並保持肌膚健美。
奶酪中的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可以增進代謝、加強活力、美化皮膚。
奶酪中的乳酸菌及其代謝產物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利於維持人體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穩定和平衡,防治便秘和腹瀉。通常原味奶酪比奶酪切片的風味更濃鬱,含有更豐富的乳酸活菌。
奶酪中的脂肪和熱能都比較高,過多食用容易引發體態發胖,但是其膽固醇含量卻比較低,對心血管健康也有有利的一麵。
另外,一些人在食用液態牛奶時發生腹脹、腹瀉等不適,這是因為這些人的胃腸道裏缺乏可以消化乳糖的酶,喝牛奶時小腸無法消化乳糖,當乳糖進入大腸被細菌發酵而產生氣體時便發生脹肚、腹瀉等症狀,醫學上稱之為“乳糖不耐受症”。奶酪中則幾乎不含乳糖,其中的乳糖已經在發酵過程中全部轉化為乳酸了,乳酸則不會引起“不耐受”之類的問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奶酪中的高含鈣量具有易被人體吸收的特點,很好地迎合了國人目前補鈣的需求,資料顯示每100克牛奶含鈣49毫克,而每100克奶酪含鈣720毫克,是牛奶含鈣量的14倍多。
總之奶酪天生麗質,又特別適合國人的體質以及營養需求,在繼液態奶、酸奶之後,這種符合全世界奶類消費發展趨勢的產品,也必將成為我國奶類消費的新熱點。
13果汁、酸奶可防女性尿路感染
最近,芬蘭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女人稍微改變一下飲食結構,便可防止經常令她們心煩的尿路感染。
研究人員發現,女人如果定期飲用鮮果汁或食用酸奶可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漿果汁對幫助女性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特別有效。每天至少喝一杯不加甜味劑的新鮮或濃縮果汁的女人,發生尿路感染的機會比那些很少飲用果汁的女人要少34%。此外,每周至少食用3次含有乳酸菌的奶製品也有助於女性避開尿路感染。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結果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有些女性容易發生尿路感染,而有的女性卻很少與這類疾病沾邊。對於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來講,飲食習慣對尿路感染的發生很有影響。因此,對飲食習慣加以調整,多喝些果汁和多吃酸奶類乳製品將有助於避免尿路感染的發生。
研究人員解釋說,女性尿路感染通常是由大便中的細菌所造成的。有些食品和飲料能夠改變大便中細菌的含量,從而影響了尿路感染的發生機會。研究還發現,一些酸性果汁對防止女性尿路感染的經常性複發有很好的療效。
14喝酸奶的5大絕妙好處
(1)預防骨質疏鬆。美國紐約海倫—海絲醫院的骨科主任傑瑞·尼維斯博士指出,充足的營養成分在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上起到了關鍵作用,而鈣、維生素D等微量元素最為關鍵。雖然對於鈣的很多研究結果還莫衷一是,但普遍認為鈣元素對任何年齡人士的骨質都有很好的作用。而奶製品所提供的維生素D非常高,並且把鈣元素和維生素D結合在一起,對骨骼的好處就更明顯了。我們從食品標簽中可以獲知,很多奶製品,包括酸奶在製作時都添加了維生素D,大家在選購時不妨多“垂青”這一類。
(2)降低血壓。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員艾爾瓦羅·阿良索博士介紹說,研究發現,在那些每天飲2~3份或更多酸奶的人中,高血壓的發病危險比那些不喝的人降低了50%。
(3)提高免疫力。含有大量活性菌的酸奶可以幫助改善乳糖不耐、便秘、腹瀉、腸炎、幽門螺杆菌感染等病症。美國農業部的人類營養學研究中心正在塔夫斯大學進行老年研究工作,研究員吉恩邁爾表示,酸奶不僅可以改善腸道環境,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無獨有偶,我國台灣地區的一項研究也發現,酸奶能提高某些消炎藥的治療效果。
(4)預防婦科感染。對於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來說,陰道酵母菌感染是普遍問題。一項較小的研究發現,糖尿病女性患者慢性酵母菌感染,隻要每天飲用200ml甜味酸奶,就可以使陰道pH值從6.0降至4.0(正常值為4.0~4.5),並且酵母菌感染也有所減少。
(5)控製食欲。華盛頓大學曾進行過這樣一項研究:讓受試者從以下熱量均為200大卡的食物中任選一種(半固體酸奶加一片桃子、酸奶、桃子味的牛奶、桃子汁)食用,結果顯示,喝過酸奶者比其他人饑餓感減少,飽脹感增加。
那麼,又該如何選出最好、最適合自己的酸奶呢?
(1)酸奶也分全脂、低脂和脫脂三種,你可以根據需要選擇。
(2)關注含糖量,有些產品糖分非常高,如果你喜歡甜味酸奶但又擔心熱量超標,不妨選擇那些使用代糖的產品。
(3)關注活性菌含量,許多產品會標明至少含有多少有益菌。
(4)買酸奶不僅要看鈣含量,強化了維生素D的產品才是最好的選擇。
15如何識別酸奶的質量
合格的酸奶凝塊均勻、細膩、無氣泡,表麵可有少量的乳清析出,呈乳白色或淡黃色,氣味清香並且具有彈性,呈凝塊狀,有少量乳清析出,無氣泡。攪拌型酸奶由於添加的配料不同,會出現不同色澤。變質的酸奶,有的不凝塊,呈流質狀態;有的酸味過濃或有酒精發酵味;有的冒氣泡,有一股黴味,有的顏色變深黃或發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