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太陽與養生(1)(1 / 3)

本章主要破譯被公認為是中醫學奠基之作的《黃帝內經》中的養生秘碼:“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讓我們的健康真正防患於未然;萬事萬物隨時變化,沒有不變的人、事、物,今天還晴空萬裏,明天或許就會傾盆大雨。但四時的交替、花開花落、地球永遠繞著太陽轉,在這些變化中一定都有規律可循。《易經》將教導我們抓住千變化萬化中事物的規律,以大道至簡的原則來適應時辰變化、四季的不同、節氣的變更,從而讓我們的養生順節順季,達到陰陽平衡。

與太陽同步為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裏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應也。”這裏的日、月,是指日、月的運行,也就是天體的運動、氣候的變化。在自然界中,人體的生長、發育、髒腑氣血功能及運動變化規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內經》雲:“五藏者,所以參天地,付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者也”、“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說明人體生理節律的形成與自然息息相關。中醫認為人體本身就是個小宇宙,而人體的小宇宙又離不開我們生存其間的這個大宇宙,兩者是相通相應的,因為隻有人與天地相應才能構成宇宙的本原形態,如果我們把這個大宇宙也看作是一個生命體的話,我們會發現它同樣也有一個如同奇妙的人體內部一樣的世界。

小世界和大世界有密切的關係。在大世界中,太陽占據一個重要的地位,人這個小宇宙的健康也和太陽有密切的關係,人的生老病死無時無刻不在受著太陽的影響。

中醫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就是說人類生命的起源,源於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於太陽和地球,特別是太陽的火和地球的水。古人特別是我們的《易經》把世界現象分為陰和陽,雖然說這個陽字和我們說的太陽不是一個意思,但是卻充分反映了古代咱們的老祖宗對太陽的重視,把產生一切的本源“氣”也分為陰氣和陽氣。太陽的起落,決定了大自然的變遷,人類作為自然的一個組成的一份子,吸收著日月精華,太陽同樣也在影響者我們的生活與健康。最高深的的養生學問往往是最樸素的,把握了太陽的規律,做到與太陽相應,在是我國古代許多著名的養生家的養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人體經絡中的氣的運動就和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氣是生命的根本,(這個氣不是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大家千萬不要搞錯了,它是宇宙的根本,無色無質,但是卻是產生一切的根源。),《內經》中提出人體陽氣的運行及盛衰與日相應,一日的12小時與經絡密切相關,營衛二氣中的營氣和太陽的運行有更加密切的關係。人體營衛之氣運行,運行與自然界的陰陽變化是相應的,《靈樞》說:“夫血脈滎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其運行規律為:“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複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其中營氣運行始於手太陰循十二經行一周而複會於手太陰:“故氣從太陰出,注手陽明……下注肺中,複出太陰。此營氣之所行也。”衛氣則“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下行陰分,複合於目,故為一周。”可見營衛之氣的運行和太陽的運行有密切的關係。

就連我們脈象的變化和太陽也有密切的關係,正常人體的脈象白天多浮滑有力,夜晚多弦緩,有晝夜的變化。診脈常以平旦,是因“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皮膚色澤是髒腑氣血的反應,是判斷人體機能狀態和病理變化的重要方法。《靈樞》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麵而走空竅。”一日中氣溫的變化雖無四季氣候變化顯著,但仍有明顯盛衰朝暮寒暑之別,因此,皮膚色澤和脈象有晝夜節律變化。

太陽的運行產生了四季交替,寒暑的變遷,我們中醫提倡四季養生,其實質也就是跟著太陽,順應太陽運行的規律進行養生。《內經》認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經曆著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規律。它對人體的髒腑、經絡、氣血各方麵都有一定的影響,內髒的功能與季節氣候的變化有密切關係。人體四季陰陽之氣盛衰節律《素問》言“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自然界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因為太陽的變化,經曆著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規律,人體要去適應這種季節的變異,太陽高照,天氣暑熱,人體就以出汗散熱來適應,而而太陽熱力降低,氣候寒冷時,人體為了保溫,腠理固密而少汗,水液從小便排出,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高溫環境中,人體為了加強散熱,周圍血管擴張,80%~90%水分經汗腺排出,排尿自然而少,冬季為了防止體溫散失,周圍血管收縮,汗液排泄減少,60%~80%水分由腎髒排出。順應自然養生包括須應四時調攝和晝夜晨昏的調養。晝夜變化,比之於四時,所謂朝則為春,曰中為夏,曰入為秋,夜半為冬。白晝陽氣主事,入夜陰氣主事。四時與晝夜的陰陽變化,人亦應之。所以,生活起居,要順應四時晝夜的變化,動靜和宜,衣著適當,飲食調配合理,體現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