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趙光義一身黃袍,端坐在龍椅上,接受了張齊賢的參拜。
“愛卿來得正是時候,朕想聽聽你有何妙計,可以助朕攻破那太原城。”趙光義的臉上雖有些疲憊之態,卻相當興奮。
“回陛下,微臣一路走來,見我朝大軍軍容整齊,個個生龍活虎,鬥誌昂揚,又見北漢氣運衰敗不堪。”張齊賢稟道:“陛下,如今大局已定,攻破太原城指日可待,陛下不要過於著急,保重龍體才是。”
“愛卿之前遞上來的搭子,很合朕意。如今愛卿既然來了,朕還想再聽聽妙計。”趙光義聽了張齊賢的話,很是受用,倍感臉上有麵子,“愛卿但說無妨,朕赦你無罪。”
“謝陛下謬讚,微臣感懷不已。”張齊賢得了趙光義的鼓勵,決定放開膽量,再獻計策。“如今太原城已成獨立之城,又遭我朝大軍合圍,微臣有三條計策可供陛下參詳:以微臣愚見,當以勸降為主,為使勸降達到功效,當配合離間之計。可允諾城中李惲、馬峰、楊業等人,隻要受降,不僅既往不咎,還要加官進爵,加以重用。至於那北漢主劉繼元,隻給他三日期限,不降則死。如此這般,必然會讓他們相互猜忌,城自然可破。”
“這第二條計策嘛,可以讓我軍假扮成契丹援兵,前去叫開城門。他若開門迎進城中,則可裏應外合;他若不開城門,可引誘城中守軍出城,我軍可擇機圍殲之。”
趙光義道:“愛卿所言甚是,不過朕手握大軍,直接攻城,更顯我朝軍威。他劉繼元想投降,自然會降,若不降,朕就讓他死無葬身之地。”趙光義胸有成竹的樣子,顯然對自己的禁軍很有信心。強大的實力麵前,最簡單高效的辦法,就是一頓狂揍。
“回陛下,北漢能否受降,不在劉繼元,也不在陛下,而在於契丹。”張齊賢稟道:“隻有抵擋住契丹援兵,才能破城。”
說話間,新任樞密院副使石熙載從陛下身邊站了出來,“據前幾日石嶺關的戰報,耶律沙已經兵敗北返了。契丹撻馬也前來求和,表明不再南犯。”
“既然如此,陛下想戰就戰,想和就和,全憑陛下意。”張齊賢與石熙載點頭示意後,繼續稟道:“隻是,太原城西有山巒阻隔,城牆厚實,又有重兵把守,微臣的第三條計策則是,陛下應當圍三缺一,減少傷亡才是。”
“哈哈……”趙光義從龍椅上站起身,笑道:“這幾日劉遇和曹翰兩位愛卿一直在吵著誰攻城西,二人都說城西太過凶險。朕本不信,今天聽愛卿所言,嗯,果真是一份苦差事。”
“想必陛下早已胸有成竹了。”張齊賢聽皇帝言語間的意思,大約是什麼意見都不想采納,隻是想聽些恭維的話而已,心中難免有些失落。
“愛卿,隨朕一起視察一下攻城的軍隊吧。”